•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儋州峨蔓鎮鹽丁村:言傳身授傳承日曬制鹽文化
    來源: 南海網     作者:張琳 時間:2012-05-14 09:39:06 星期一

      在峨蔓鎮鹽丁村,一千多年來,大人們在制鹽時常常會帶著小孩子在身邊勞作,言傳身授古老日曬制鹽工藝,傳承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鹽丁村總共有1080人,有400多人掌握傳統的海水日曬制鹽方法,其中年紀最小的10多歲,最大的84歲。該村海邊星羅棋布著距今1200多年的古鹽田,總面積達2000多畝。約1300多個由火山巖制成的鹽槽散落其中,它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每年一到陽光強烈的夏季,鹽丁村的曬鹽工作就開始了,老老小小們也開始忙碌起來。

      現年84歲高齡的李開廣老人是村里最老的鹽工,已有近70年制鹽經歷。他告訴記者:“我15歲就開始做鹽工學習制鹽,平日主要以制鹽為主,農業漁業為輔。”

      在鹽丁村,制作粗鹽是村民們主要的經濟來源。千百年來,村民們為不讓這一古老的制鹽工藝失傳,在制鹽時總是有意帶上自家的孩子在身邊耳濡目染,教授他們制鹽方法,從而讓這古老的日曬制鹽工藝得以傳承。孩子跟父母學習制鹽時,首先是從堆沙做起到揚沙,揚沙后到曬水,大人們就這樣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教孩子,讓孩子掌握制鹽的整個過程,從而把制鹽的經驗傳授下去。

      鹽丁村古鹽田制鹽工序古老、原始、獨特,在制鹽過程中,鹽工們先利用海水與鹽田的泥土混合,然后用木耙把鹽泥縱橫交錯地耙松,曬干,待水份蒸發,鹽泥的鹽分升高后,把鹽泥耙成一堆,放進鋪有稻草、樹枝的過濾池里,用腳踏實澆上海水過濾,制成鹽鹵水,再把鹽鹵水澆灌到火山巖制成的鹽田上,經過日曬制成白花花的粗鹽。(張琳)

    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本網立場。

    ?

    相關鏈接:

    中國民間收藏:風云煙標史
    1分硬幣價值幾千元? 收藏界人士稱其蓄意炒作
    百元真鈔長“犄角” 專家稱有收藏價值
    火花收藏:海口火柴廠初期出品最珍貴
    絕美西沙入畫來[圖] 收藏:一個海口人的玉魚之緣
    收藏:一個海口人的玉魚之緣

    ?

    (編輯:韓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