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海口地名趣談“四排樓”“鹽灶八村”
    來源: 海口晚報 作者: 時間:2012-02-08 15:34:42 星期三

      □黃纘文

      ■過港村和福安村

      清代,海甸過港村原叫福安村,福安村原叫過港村。

      當時,官府為了規范村名,方便管理特制作了各村名匾牌讓各村懸掛在村的廟宇門口,制作好后通知各村前來衙門領取。那時村民大多目不識丁,結果過港村的村丁拿回了福安村的匾牌,福安村的村丁拿回過港村的匾牌。

      待官府發現已懸掛多時,只好將錯就錯。

      自此,過港村叫福安村,福安村叫過港村。

      

      ■“四排樓”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為防倭寇搶劫騷擾,海口構筑城池,稱“海口所城”,城內人丁僅千戶左右亦稱“海口千戶所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取消清初實行的海禁。次年,海口設立管理本島沿海十處海關總口。1858年(咸豐八年)清廷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瓊州口(海口)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往來客商驟然增多,貿易繁榮,海口城內現博愛路與新民路的十字路口成為了海口的商貿中心。民國時期,海味干菜行、酒樓旅店行、船務、藥材、木材、生豬、生牛等行業都得到了很大發展。

      由于經濟的迅速發展,十字路口四邊都建起了樓房。為此,人們稱為“四排(海南話四邊與四排同音)樓”,一直沿襲至今。

      從“四排樓”到城南門叫南門街(今博愛南路);從“四排樓”到城北門叫北門街(今博愛北路);從“四排樓”到城西門叫西門街(今新民西路);從“四排樓”到城東門叫東門街(今新民東路)。

      

      ■鹽灶八村

      清乾隆間海南有六大鹽場分布在瓊山、文昌、儋縣、臨高、崖縣、萬寧沿海一帶。1913年(民國二年),設三亞場于崖縣,設鹽場知事一員,場佐一員,各縣分置驗緝員九員。1923年(民國十二年)設鹽務稽核分所。1926年(民國十五年)裁撤稽核所,設瓊崖鹽務局掌理鹽稅。

      瓊山鹽場分為二大區域,即東廠塔市,西廠鹽灶村。鹽灶村原有鹽灶十三個,灶丁十三名,占地面積十五畝,所產皆熟鹽。后由于曬鹽方法的進步,煮鹽方式逐漸棄之不用,最后剩下的八灶也成為歷史,形成人們居住之地,史稱鹽灶村。鹽灶村因有八灶亦稱八灶村,即一灶(老廟村)、二灶(新廟村)、三灶(上灶村)、四灶(博義村)、六灶村、七灶村、八灶村。

    ?

    ?

    相關鏈接

    海口之春旅游藝術節精彩回眸 【組圖】
    黎族辟邪文化之二:黎族辟邪惡文化產生之原因
    黎族辟邪文化之一:黎族辟邪文化概念
    海南檳榔谷:傳承黎族苗族傳統文化 爭當景區標桿
    三亞特色菜肴 原汁原味椰奶雞

    ?

    (編輯:韓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