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保護與盜掘較量: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文物保護困局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時間:2011-12-21 17:06:30

    盜掘現場的壁畫殘墻 巫新華供圖

      沒人知道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新疆策勒縣達瑪溝區域的紅柳沙包下,究竟埋藏了多少寶貝。

      不足五分鐘時間里,考古學家巫新華就撿了一堆陶罐和壁畫的殘片。這些蓮花底座殘片、佛像手指、花鳥圖案殘片,大都是盜掘者用工具鑿下完好的人物肖像后,隨手丟棄在沙漠中的。四周,一眼望不到邊的遺址區域內一片狼藉,大坑連著小坑,曾經掩藏遺址的大小沙包已被徹底蕩平。

      巫新華用“體無完膚”形容被盜挖后的達瑪溝。尤其令他震驚的是,現場一面6米多長、1.5米高的精美壁畫殘墻上,全是盜掘者留下的鎬印。

      “這是人生一大遺憾,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史一個極為傷心之處。”巫新華痛心地說,與敦煌文物具有同樣歷史價值的達瑪溝遺址群被瘋狂盜挖,損失無法彌補。

      負責保護這處世界量級文物遺址群的,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該縣每年用于文物保護上的經費只有5000元。

      “據說有的盜賊在沙漠里都用上了海事衛星電話,而我們連一輛摩托車都沒有。”每次看著遺址被破壞,策勒縣文管所所長史燕都欲哭無淚。

    ???稀世珍寶毀于愚昧之手

      早在20世紀初,達瑪溝區域就已經是西方探險者眼中的圣地。英國探險家斯坦因4次來到沙漠掩埋的佛國尋寶,帶領駝隊在達瑪溝水系沿線遺址內肆意挖掘上萬件珍貴的壁畫、佛像、古書,文物漂洋過海,現大多存于大英博物館。

      然而,直到2002年,達瑪溝才在國內揚名。當年,位于達瑪溝最南端的面積僅4平方米的世界最小、最精美佛寺遺址被搶救挖掘,被評為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然而,自小佛寺驚艷亮相后,參觀、旅游者絡繹不絕,一些當地農民開始覬覦被沙漠覆蓋的古文物。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