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重慶一小學自編教材設川劇課 《靜夜思》成素材
    來源:重慶晚報  作者:  時間:2011-10-09 16:54:12

    四年級的廖純英下課后還纏著馮老師學川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能想到李白的這首《靜夜思》用川劇唱腔唱出來是什么味道嗎?昨天,記者在九龍坡區驛都實驗學校發現,小學生唱出川劇版的唐詩居然也是韻味十足。

    ????小學生在課堂上學唱戲

    ????上午第三節正好是該校四年級1班的音樂課,走上講臺的不是年輕音樂老師,而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婆婆,她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李白的《靜夜思》,還標上高低、停頓的符號,然后便用川劇的腔調悠揚婉轉地唱起來。臺下的孩子們也跟著她一句一句,抑揚頓挫地學唱,一首家喻戶曉的唐詩被他們唱出另一番風味。

    ????驛都實驗學校每周都要上一節這樣的川劇課,課堂上,在每個孩子面前都有一本名為《學川劇》的校本教材,上面除了介紹川劇的各種知識,還精心改編16首人們熟悉的古詩,例如用川劇高腔曲牌《新水令》改編了《靜夜思》、《尋隱者不遇》、《江雪》等經典唐詩,而《鋤禾》、《涼州詞》、《楓橋夜泊》等改編成川劇彈戲。

    ????從這學期起,驛都實驗學校將川劇課列入課程表,成為3-6年級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教學生們唱川劇的這位婆婆就是白市驛鎮川劇協會的馮光霖,她被學校特聘為川劇教師,每天要為三個班級的學生上一節川劇課。

    ????老人想讓孩子傳承川劇

    ????馮光霖曾在巴南區川劇學校任過教,教起學生來很有一套方法,她說:“孩子們大多喜歡唱歌,因此也不會排斥唱川劇,只要引進門了,進步都很快。”

    ????每周要給14個班的學生上川劇課,平均每天至少要上三節課,這對于65歲的馮光霖老人來說工作量確實有點大,但她仍然很有激情地堅持每天到校上課。“現在沒有幾個年輕人會唱川劇了,眼看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失傳,趁我們現在還有點精力,就要教孩子們學一點,將川劇藝術傳承下去。”

    ????川劇唱唐詩學生很喜歡

    ????“以前的老川劇戲目,孩子們都聽不大懂,現在我們把唐詩改編進來,川劇一下變得很能吸引學生。”驛都實驗學校校長王小龍說,學校以前也曾經開過川劇興趣班,但那些老川劇中講的故事很難讓小學生理解,因此大家學習的興趣也不大。

    ????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開好這門川劇課,今年暑假里,王小龍請白市驛鎮川劇協會組織專家來編寫了校本教材,試著將小學語文課本里的古詩都編成川劇來唱。

    ????四年級1班的劉渝同學說,像《靜夜思》、《鋤禾》這些古詩,她上幼兒園就會背了,從來沒有想到可以唱出來。“學了川劇之后,我還回家唱給爸爸媽媽聽,他們也說好聽。”

    ????下課的時候,四年級3班的廖純英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還要纏著馮老師指點她唱得對不對。(記者湯寒鋒)

    ?

    相關鏈接

    兩教材標音不同家長疑“這字念啥”
    高校普遍缺乏教材更新機制 書本與現實嚴重脫節
    大學教材該不枉“大學之大”

    ?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