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過,眼下正值學校開學熱潮期,近日,不少家長訴苦說,開學就意味著大筆的支出,越來越高昂的學費以及文具、電子產品的消費,讓家長倍感壓力。據調查,中學生開一次學花銷上萬的也不乏其人,而為了孩子,家長不得不咬牙付賬。
開學與高額支出劃等號
“開一次學就得準備萬把塊錢,學費一學期4000元,再加上MP4、電子詞典和手機。這還不算暑期孩子出門旅行,和同學聚會的花銷。”臨開學,鄭州市一位高中學生的母親趙女士非常郁悶,“現在的孩子都追求時尚,相關的‘裝備’都要跟上,要不然會被同學們看不起,但家長的經濟壓力就來了。”
趙女士稱,孩子在一所省級示范高中的分校上學,每年的學費是8000元,分兩個學期交,加上其他的一應開支及食宿費用,著實“鴨梨”。
無獨有偶,鄭州市民余敏亦表示:“我們是工薪家庭,孩子剛讀高一,學費3000元,加上參考書、文具、衣服、電子詞典、錄音筆等,開一次學花了七八千元。”余敏說,她并不是為了攀比才為孩子投入這么多,這些都是孩子上學必須的用品。像錄音筆,很多學生都有,主要是記錄老師的講課內容,課下再反復聽,便于復習。
“孩子的同學好有不少還要求買高檔手機、平板電腦,我們家孩子算是開銷少的,算是一個基本的教育投入吧,就這也讓人有些吃不消。”余敏說。
筆者近日走訪多位中學生的家長發現,雖然上萬的開學花銷并不是每個學生如此,但是,越來越高昂的學費以及文具、電子產品等的支出,讓家長明顯感到經濟壓力。不少家長無奈表示,假期和開學對于家長就是意味著“花錢”。
高端文具、電子產品成吸金“利器 ”
鄭州市金水區某中學附近,書店、精品店、電子產品店林立路旁,筆者在這里看到,開學之際,各個商家生意相當紅火。十幾元一個的書皮、幾百元一個的書包、近百元的iphone手機殼,上千元的電子詞典、掌上電腦、視頻學習機……均有熱銷。
“文具的新款也層出不窮,不像70后和80后小時候,有只鋼筆、鉛筆用就行了,而現在的文具極盡‘高端’之能事,幾十元到幾百元的都有,家長都希望盡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開銷自然也大。”一家文具店的陳老板如是說。
河南科技市場數位店員則表示,每次開學前夕,都是電子產品的熱銷期。不少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選購新款手機、平板電腦、電子詞典、袖珍錄音機等電子產品,動輒幾千上萬的投入。“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有很多價格實惠的電腦,但是不少人還是選擇了高端一些的數碼產品。”一家蘋果專賣店的店員李楓對筆者說。
從事高等教育的王玉峰老師表示,隨著社會發展,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增多,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提高,孩子學習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可以用錄音記錄老師的講課內容,可以上網學習。但是,這種新的學習方式要用硬件做支撐,家長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購買不同檔次的電子產品,沒必要趨之若鶩“買高端”,過于追求名牌、高端,會促生攀比心理,從長遠來講,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賈真真)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