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吉林大學看門大爺網上走紅 謝謝為我們守門的大爺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時間:2011-08-01 11:29:20

    近日,吉林大學幾位看門大爺網上走紅

    謝謝,為我們守門的“大爺”

    ??? “三教”大爺張達明在接受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采訪(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建 攝

    ?

    ??? 近日,吉林大學幾位普普通通的看門大爺,在網絡上走紅,不僅因為他們能詩能文,多才多藝,更因對學生真心實意的關愛。他們因所在的門樓,被稱為“逸夫大爺”、“南六大爺”、“三教大爺”等。

      每位大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們今天特選取“南六大爺”,走進他的生活,感受普通卻不平凡的看門大爺們,帶給人們的溫暖與啟示。

      “萬能大爺”,親情服務

      “南六大爺”楊海山是吉林大學南校區南苑六公寓的看門大爺。60歲出頭,個子不高,無論冬夏,皆喜戴頂帽子,成天總是笑呵呵的,仿佛從無愁事兒。

      楊大爺是學生眼中的“萬能大爺”、“知心大爺”、“親人大爺”……

      修包,理發,修雨傘……大爺總是有求必應千方百計,而且全是義務、免費的。許多事情,都為學生們想到前頭。

      畢業了,少不了要大包小包往回郵,可校園大,郵局遠。“南六大爺早就把問題替我們想到頭里了——將自己冬天拉柴的小推車修好,放在宿舍門前,讓大家用。”考上了廣州公務員的吉林大學學生孔德峰說,“10個大包,特別沉,我就用這輛小推車,輕松加愉快地郵走啦。”

      學生們曾寫了首詩贈與大爺:南六大爺手藝高,會剃頭來會修包。不計報酬德性好,時代精神領風騷。

      同學們有了啥心事,也愿意和大爺嘮嘮。

      “大爺,忙呢,要不咱嘮10元錢的”。經常有學生這樣幽大爺一默,爺倆就開心地嘮開了。

      有一位姓賈的研究生,矛盾自己要不要做大學生村官。他誰也沒找卻和大爺嘮起了心事。大爺說,“你就到基層最艱苦的地方去。那里還吃大餅子的,你努力讓他們吃上面包和饅頭,富起來。你的業績就有了,哈哈,你的官運還亨通了呢!”

      每年過年,都有些學生不能回家。“大爺,我們到您家過年啊?”“那好啊!”

      大爺的小平房簡陋,還很冷。但除夕夜,一大家子人卻過得其樂融融。大家自己一起動手,包粘豆包、包餃子、做菜,穿著羽絨服在炕上團團圍坐,說說笑笑。夜深了,大爺又把學生們一直送回宿舍。“天冷,道又滑,我不放心啊。看到他們進門我才走。”

      回去的路上,看到鞭炮齊鳴,煙花盛放,大爺說心里幸福又溫暖。

    ????“三教”大爺張達明在查證件(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建 攝

      身教言傳,溫暖記憶

      “大爺,我們要畢業了,合個影吧。”不知不覺間,大爺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學生。臨別時,學生們總要穿上學士服、戴上學士帽,跟大爺合個影。“我想,多年后翻起相冊,大爺肯定是我們最溫暖的一個回憶。”一位女生感慨,大爺的開朗樂觀、待人親和是一生都要學習的好品質。

      大爺當過兵,還曾有過當將軍的夢想。上世紀70年代時,還曾在吉林省九臺市一家木器廠任廠長。

      在500多人的廠里,大爺的威望很高。往門口一站沒人敢遲到。

      “跟學生也好,對工人也好,蠻橫沒啥用。有事情講事情唄。我就是以身作則。有遲到的,我不說他。我就往門口一站,他就不敢遲到了。”

      上世紀90年代,廠子關停并轉,大爺下崗了。但那時剛40多歲的大爺很快適應了新環境,開過理發店,做過木匠,還在建筑工地上打過工。

      “那有啥失落感呢,沒有。時代不同了,你的思想就得轉變。”大爺說。

      現在,大爺看門每月只有1000余元的收入,但卻過得樂樂呵呵,很是知足。而且時不時還要請學生吃頓飯。“呵,我請學生吃的都是粗茶淡飯,常在家里吃的,沒多少錢的。”

      讀研一的楊伯涵總是讓大爺理發:大爺剪得好還干凈。每次理發時,還要逗你開心的笑:“看!大爺給你理得漂亮的,讓女孩子一看,哈,看上了。但是一個就行了,千萬別整多嘍!”

      “出去學習,談戀愛很正常,這事大爺要開門。”王坤龍一說起大爺的這條語錄,就樂得不行:“將來多少年后,我肯定記得這話。”

      前些日子,吉大獎勵干得出色的大爺,發給他1000元獎金。大爺卻和老伴一商量,捐給了兩個困難學生,一人500元。 (記者孟海鷹)  

    ???? 吉林大學“逸夫”大爺張傳振在展示自己在網上走紅的詩句(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建攝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