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亞市藤橋鎮仲田嶺革命根據地烈士紀念園。記者 王凱 攝
仲田烈士紀念碑遠看似一把火炬,熊熊燃燒在仲田嶺群山之間。紀念碑上,一行行紅色字體整齊排列,那是在仲田嶺革命根據地犧牲的232位烈士名錄。
“仲田嶺是中國最南端的蘇區,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下,地方黨組織一直堅持革命,書寫了一段革命傳奇?!比齺喪形h史研究室主任蔡衍宗感慨地說,仲田嶺革命根據地初創于土地革命時期,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國最南端的革命堡壘。
當年屬于崖縣第三區的仲田嶺根據地,而今,連綿起伏的山巒上到處都是芒果園,海棠灣蜿蜒的岸線正在建設成為“國家海岸”,東線高速公路像一條絲帶連綴著美麗的海濱城市三亞。仲田烈士紀念碑,見證了這里苦難的歷史,以嶄新的姿態眺望著這片土地上喜人的發展畫卷。
找到黨組織重燃革命烈火
1929年春,在仲田嶺密林中,十幾個革命同志眉頭緊蹙圍坐在一起?!氨MI事件”后,仲田嶺革命隊伍損失殆盡,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系也中斷了,他們發愁怎樣才能與黨組織取得聯系。
“可以讓張開泰去北邊尋找黨組織。”這個提議迅速獲得一致認同。與黨組織失散的一年多時間里,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和彷徨,他們迫切希望能夠重回黨組織的懷抱,同時他們也相信張開泰能不負重望。
一年前的3月26日,崖縣革命武裝在“藤橋起義”后,輾轉來到保亭縣境內的保亭營向黎族首領王昭夷尋求援助,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背叛和殺戮。在敵人的重圍中,只有張開泰、王文源、陳儒充、王植三等少數同志沖殺出來僥幸脫險。藤橋起義的成果喪失殆盡,崖縣革命斗爭遭到嚴重損失而轉入低潮。
張開泰沖出重圍,但身中兩槍,他拖著受傷的身體輾轉在深山密林中,走了15天的山路才到達陵水,找到工農紅軍第三營。兩個月后,張開泰傷病痊愈,組織委任他為紅軍第三營副營長兼第三連連長。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