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仲愷革命老村:“23年紅旗不倒”的一個樣本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彭青林 時間:2011-07-13 15:31:38 星期三

    仲愷村的仲愷鄉農民協會舊址。記者 蘇曉杰 攝

      99歲的周榮福老人,向海南日報記者講述當年如何送信、四處張貼革命標語的故事。記者 蘇曉杰 攝

      

      瓊崖革命為什么能夠“二十三年紅旗不倒”最終取得成功?從仲愷村的革命歷史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仲愷村是位于海口東海岸南渡江下游入海口附近、距離東營漁港不遠的一個寧靜的村莊。2011年6月27日,仲愷村舉行“紀念建黨90周年暨仲愷鄉農民協會成立85周年大會”,這個有著光輝革命歷程的革命老村,是海南最早組織農民協會、開始革命斗爭的地方之一,也是瓊崖革命的主要領導者和旗幟馮白駒開始革命工作的地方。仲愷村的群眾歷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各個時期,革命斗爭有過高潮也經歷過長時間的低谷和白色恐怖時期,但村民們始終堅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革命斗爭,革命立場從未動搖,革命活動從未停止,深刻詮釋了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意義和價值。

      工農聯盟開啟革命之路

      省政府原副秘書長、土生土長的仲愷村人郭紹明介紹說,這里叫仲愷村是解放后的事,解放前它原本是兩個村:羅陳村和櫓梧村。外村人常簡稱為“兩村”,又按海南方言發音稱為“大銅、大鼓”村。

      兩村所在的地方靠近海岸線,處于南渡江下游,地勢低洼,人口稠密。因為人多地少,常遭遇風、澇災害,從事漁業的人又不多,農民生活十分艱難,不得不走出村莊,經商或學習手藝補貼家用。

      清代嘉慶年間,兩村村民就成立了專門習藝泥水(即建筑)技術的民間幫會“瓊耀會”, 引導兩村專事建筑技術,并逐漸壟斷了當時海口地區的建筑行業,產生了海南最早的工人階層之一;村莊捐資合建關圣廟,通過共同的信仰加強了兩村的聯系,使兩村一直以人心團結聞名。

    (編輯:謝軍輝)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