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每年兩次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即將開考。據了解,今年6月份的四、六級考試報名人數與往年同期大致相當。那么,在這關鍵的幾天考生還能做些什么?今年的考試題目會有哪些趨勢?有哪些題目是需要注意的?據此,筆者采訪了昂立教育四、六級項目部主任孫煥奐,請她為考生最后的沖刺作點撥。
■考情掃描
考試難度將穩中略升
孫煥奐表示,根據對真題多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四、六級命題的難度一直比較穩定,但是,2010年6月和12月的四、六級考試難度較之往年,均出現了小幅度的提高,尤其體現在篇章聽力(passage listening)和深度閱讀(reading in depth)部分,長難句增多,對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此孫煥奐預測,2011年6月的四六級考試的難度穩中略升,而這也體現了該考試“避免純應試技巧,側重考察英語能力”的發展趨勢。
聽力部分要注意培養注意力和定力
四、六級考試滿分710分,其中聽力(35%)和閱讀(35%)占到70%,分值近500分,所以考生能否及格(425/426分)的決勝點就在于聽和讀兩部分。孫煥奐介紹,四、六級的聽力持續35分鐘,且沒有單獨的謄寫答案的時間;作為對比,雅思(微博)(IELTS)聽力30分鐘,另外有10分鐘謄寫答案。所以,四六級的聽力考試對考生保持“定力”的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和挑戰。在以往備考聽力時,很多考生經常“練10分鐘聽力,打會兒游戲”,或者“一邊發微博,一邊聽聽力”,這樣就會造成考(論壇)生無法凝聚注意力,做題結果大打折扣,并且長此以往,考生會發現自己出現“習慣性走神(habitual absent-mindedness)”的癥狀,明明知道自己在考試、答聽力題目,可是越用力集中注意力(focus),越容易胡思亂想,從而錯過只播放一次的考題。
建議考生備考的時間要安排充足且相對集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注意力和定力。
閱讀要關注教育類和科技類話題
對于快速閱讀,難度在于“時間緊、任務重”,很多考生心態比較焦躁,拿到試卷后不能快速進入做題的狀態,白白浪費了寶貴的答題時間,所以孫煥奐建議考生要放平心態,正常應對即可。深度閱讀是四級和六級考試在題型設置上唯一存在差異的部分:四級考察單詞選擇題,即在15個單詞中選擇10個填充一篇短文;對應的六級部分,考生需要根據一篇短文的內容,用3到5個單詞來回答5個問題,或者補充完整5個題干給出的句子。十五選十和簡答題的分值比例均為5%,考察重點分別在于單詞量和提煉信息的能力。
孫煥奐提醒考生,深度閱讀的篇章閱讀(Passage Reading)是閱讀的重頭戲,每題14分,10道選擇題,共計140分,是考生需要每題必爭的部分。難度在于其切實考察考生的英語綜合理解能力。根據對閱讀真題的研究發現,2009至2010年6月的三次實考的閱讀話題都與經濟、時政息息相關,如2009年12月四級所考美國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的文章;2010年6月正如央視新聞所報道的“滿紙奧巴馬,一把辛酸淚”,考題盡是關于美國總統Barack Obama的話題。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2月的實考一改往日的“時政國際視角”,閱讀話題轉向教育和科技,體現出四、六級考試多年慣有的“人文關懷”情結。按照常理,這個重大的話題轉換不會輕易逆轉,所以孫煥奐預測2011年6月的閱讀考試會繼續關注教育類和科技類,以及兩者相結合的話題,建議考生多加注意這兩類話題的文章和復習。
圖1: 四六級閱讀題型
卷 I 卷 II
CET 4 快速閱讀(Skimming and Scanning) 深度閱讀(Reading inDepth)
十五選十 篇章閱讀
CET 6 快速閱讀(Skimming and Scanning) 深度閱讀(Reading inDepth)
簡答題 篇章閱讀
■沖刺指南
梳理思路夯實詞匯基礎
在距離考試僅剩幾天的時間,孫煥奐建議考生不要繼續大量做題搞“題海戰術”,而是應該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梳理思路、復習所學、適當練習”。考前這幾天無須給自己施加過多壓力,而是應該把信息量進行梳理,以便最大限度的運用老師傳授的知識和應試技巧。
但是,考生仍然需要“適度練習”來保持競技的狀態。建議考生的復習材料以課堂筆記和老師發的補充材料(class handout)為主,訓練材料以近年真題(2010年的兩套真題)為主;每天的復習時間控制在2個小時左右。此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大學英語考試側重對考生單詞量的考察,沒有詞匯的基礎,只會導致聽力聽不懂,閱讀看不懂,寫作表達不出來。因此,建議考生利用這段時間,把四六級的高頻詞再做一個全面的復習,夯實自己的詞匯基礎。
圖2: 每日備考復習時間分配
時間 30分鐘 30分鐘 30分鐘 30分鐘
復習內容 聽力 閱讀 寫作 背單詞
■考場掃描
考生要盡量提高抗噪能力
四、六級考試對很多考生來說意義重大,如可以決定其專升本的資格、心儀單位是否能夠錄取等,于是心理壓力非常大,在考場上特別容易受到干擾,影響正常的發揮。對此,孫煥奐建議考生要盡量提高自己的“抗噪能力”。一方面,這個“噪音”來自于考生的周圍環境,如收音機頻率調試不好帶來的雜音,窗戶附近傳進的外界雜音等;另外一方面,“噪音”來自于考生自己,這里是指考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內心雜亂,過于擔心考試結果而導致無法保持冷靜答題,或因座位靠近講臺和監考老師造成心理壓力等。考生需要盡快適應考場的地理位置,同時平靜自己的心情,集中精力在考題本身,全力以赴答題迎考,全場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
(新聞晨報)
(編輯:王小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