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汶川援建難題之搶救羌文化:負重的文化傳承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  時間:2011-04-29 11:11:01

      ■震慟

      羌繡模子被廢墟掩埋

      “汶川大地震造成絕大部分羌族村寨房屋倒塌,文化生態環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汶川縣文體局余梅介紹,地震中,“姜維城古文化遺址”漢代夯土城墻和明代石城墻僅存基礎。羌族的建筑瑰寶———布瓦黃泥群碉3座泥碉僅存三分之一,石碉全部倒塌。

      汶川縣雁門鄉的蘿卜寨地處高山,這里的羌文化在以前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基本保持了自己原生聚會的民俗風情。

      在這里,傳統羌房是用黃泥夯成磚砌成的,黃泥拌著碎石、木片、樹枝。時至今日,這樣的羌房已成為羌文化的標本之一,且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慕名前來和考古學家的探索。

      地震后,這個有著近四千年歷史的古老羌寨頃刻間變成一片廢墟,全村224戶人家的房屋被夷為平地,村民死傷200余人,失蹤60余人,近千人無家可歸。

      67歲的楊阿婆生于斯,長于斯,她對蘿卜寨特殊羌文化有著很深的感情“羌民族內部文化差異很大,蘿卜寨是很多文化的聚合地”,楊阿婆說,寨子里每一座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是很多羌族人對文化的繼承,又增添了很多創新,“每一座都不可復制,沒了就是沒了”。

      地震中,楊阿婆家中珍貴的刺繡、剪紙、對聯,這些看起來不起眼卻充滿羌族特色的“玩意”全部被毀,至今她還無法釋懷———盡管當時家中為數不多卻是她一生積蓄的現金,同樣被埋在了廢墟下面。

      最讓楊阿婆惋惜的是她“還是姑娘”時學羌繡的圖畫模子,雖然發黃,卻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憑著記憶,重新畫出來”。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