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古村老街
    不為人知的海口故事:濃縮在老地名中的往昔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謝向榮 時間:2010-10-25 15:55:05 星期一

      地名是城市發(fā)展的脈絡、城市歷史的活化石。在沒有影像甚至沒有地理坐標記錄的年代,古老的海口地名成了忠實的“記錄者”,簡單而又濃縮地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片段畫面,略顯模糊,卻又給后人留下了諸多想象的空間。

      《海口市志》上四張不同時代的老地圖上,每個區(qū)域標注的簡單文字,不僅僅是單純的符號,它沉淀的是歷史,講述的是故事。穿過這些老地圖鋪就的時光隧道,我們能看到海口一點點長大的身影。

    老街和老地名留住了海口的過去。

      一片潔白無瑕、質地細膩的沙灘,一個“帆檣之聚,森如林立”的天然港口,一群依水而居的人,于是乎“白沙”、”白沙津”的名字應運而生;一個南邊依溪、北部傍海的小島,有著大片咸淡水交匯的特殊田園,因而被稱為“海田”;本是一片普通的沙灘,因為一場官兵與海盜的戰(zhàn)役,而被稱為“得勝沙”……

      在沒有影像、沒有地理坐標記錄的年代,古老的海口地名成了忠實的“記錄者”,簡單而又濃縮地記錄著城市故事中的片段畫面,略顯模糊,卻又給后人留下了諸多想象的空間。而穿過四張老地圖鋪就的時光隧道,恍惚間我們看到了舊時海口的身影。

    明洪武海口所城位置圖:20個地名勾勒海口雛形

      11月8日下午,順著海口新埠橋中央的一側階梯,我們拾級而下到達白沙坊。枝繁葉茂的百年枇杷樹遮出了一片陰涼的空間,丟棄在路邊的石凳、供奉著香火的關圣廟、被修嵌入墻中的幾塊古碑,不聲不響地顯示著這里的古老。“坐白沙而鎮(zhèn)虎威,騎青龍而升天上”,關圣廟前的一幅對聯(lián),更是將此處居民的那份自豪及安然流露出來。

      據有關資料,海口最早的街道是白沙街,建設年代不詳,只提到南宋時期形成的白沙津港口貿易繁榮,因此這里建起了海口最早的街道———白沙街,這也許是海口最早的一條路名,但街的具體方位并沒有詳細記載。

      “那是一條東西走向、長僅200多米的石板路,1985年修新埠橋時就全部改成了水泥路。” 62歲的白沙坊居民蒙榮乙向我們指出了古道的大概位置,就在那棵大枇杷樹東邊的不遠處。他說,新埠橋沒建時,這里有很大一片白色沙灘,白沙街兩邊經常有一些停船于此的漁民、過往的船客上岸休憩,九層糕、油糕、海南粉等各種海口小吃也因此云集這里。白沙坊的許多人家都有制作海口地道小吃的手藝,直到現在許多人還靠此為生,他們手工制作的這些小吃賣到了海口的許多茶樓。

    (編輯:謝軍輝)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