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洋浦古鹽田傳統曬鹽 千年技藝傳承難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李關平 郭樹護 時間:2010-08-11 09:59:10 星期三
    ?

      從洋浦經濟開發區海關大樓坐車,5分鐘左右就能來到瀕臨新英灣的千年古鹽田。與當前開發建設熱火朝天的洋浦相比,古鹽田和鹽田村顯得非常寂靜。

      歷經風雨和海浪沖刷的硯狀石槽、石池都安詳地躺在鹽田中。無需訴說,流傳千百年的鹽田和曬鹽技藝,其本身就是歷史的“活化石”,被人們稱為洋浦最早的“工業”,至今仍在演繹著她的古老和神奇。

      面對鹽工和產業工人的身份選擇,洋浦年輕一代人幾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

      未來,鹽田村還有村里的鹽田,將會變成遺跡供后人參觀,還是會承擔新的角色演繹新的歷史?

      古鹽田有1200年歷史

      “洋浦鹽田,朝水夕錢”,這是當地流傳了千年的古話,意指洋浦古鹽田,早上在鹽槽上倒入鹵水,下午即可收鹽換錢。

      “依靠這座鹽田,我們的祖先在這里生息繁衍了1200年?!丙}田村91歲的傳承人譚孟養對記者說。

      相傳,在1200多年前,一群譚姓鹽工從福建莆田渡海南下,來到今鹽田的西邊偏北處居住后,不久重操舊業,煮鹽為生。后來,鹽工偶然發現在海邊的石頭上有凹積的海水被烈日曬干后結晶成白鹽花。

      于是,鹽田人改“煮海為鹽”為“曬海為鹽”,就地取材,將海岸邊火山巖石頭鑿成淺淺的硯狀石槽,并把海水漲潮時涌入低洼海灘里的海水舀到石槽里,讓烈日曝曬成鹽。

      經過世代傳承和發展,鹽工不斷地改進曬鹽技藝,形成了“蓄海水”——“湮鹽田”——“茅草過濾制鹽鹵水”——“石槽曬”——“收鹽”等幾道工序。制鹽所需的鹽田、石槽、曬鹽泥地、鹽泥池、鹽鹵水池、蓄海水池等設施至今仍在使用。

      如今,鹽田村的部分人仍然依靠制鹽為生?!盁o論是臺風還是海浪,都沒有給鹽田造成過破壞?!弊T孟養認為,鹽田地處新英灣內,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個天然的避風港灣,這是鹽田村和鹽田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

      據《儋縣志》所載,至清末民國初期時,儋州沿海地區不少鹽場因遭遇水災,產況不良,但是洋浦鹽田仍然能依借其良好的鹽田條件繼續制鹽。即使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鹽田人仍耕守鹽田,曬制鹽巴運給山上的瓊崖縱隊,支持革命。

    (編輯:謝軍輝)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