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從三角梅共享農莊的花海咖啡與露營,到遵譚鎮昌旺溪的水菜花徒步,再到永興鎮的荔枝花海美食體驗,海口將賞花與休閑、文化、美食、研學等元素深度融合,為市民游客帶來全方位的旅游享受。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口將重點推進花卉全產業鏈升級,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優化賞花線路,促進花卉種植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記者手記因地制宜,讓“花經濟”綻放持久魅力□本報記者龍易強海口的賞花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將賞花與休閑、文化、美食等業態深度融合,形成了“賞花+”復合型旅游模式。
     
    海口權威新聞門戶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以花為媒,綻放美麗經濟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25-04-24 11:01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32條“花期鄉遇”主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其中“海南·山海相約秀英賞花”線路成功入選。該線路串聯金熊街、海口火山口公園、荔枝花海、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等景點,沿途花香四溢,動靜相宜,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旅游體驗。

    賞花不僅是與春天的詩意邂逅,更是激活文旅消費的新引擎。近年來,海口不斷創新賞花游模式,打造“賞花+”復合型旅游體驗。從三角梅共享農莊的花海咖啡與露營,到遵譚鎮昌旺溪的水菜花徒步,再到永興鎮的荔枝花海美食體驗,海口將賞花與休閑、文化、美食、研學等元素深度融合,為市民游客帶來全方位的旅游享受。

    騎手們在秀英區永興鎮的萬畝荔枝園騎行賞花,盡享春日美景。記者 石中華 攝

    春花爛漫時 賞花經濟別樣紅

    當前正值三角梅花期,瓊山區紅旗鎮邊洋村的三角梅共享農莊內,各色花朵在陽光下爭奇斗艷,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這里太美了,五彩繽紛的三角梅讓人心曠神怡。”4月22日,游客王曉梅開心地說道。

    在三角梅共享農莊,游客賞花之余,還可落座花海間品咖啡、嘗農家飯、體驗露營,全方位感受田園生活的浪漫。臨行前,游客還能領養一株三角梅盆栽帶回家,待花期結束后送回農莊更換新株。“春節時我繳納100元押金領養了農莊的三角梅,不僅體驗了養花樂趣,還能定期置換盛開花株。”居住在海口的退休老人方振東自領養花卉后,時常邀請好友重游農莊賞花。

    三角梅共享農莊總經理吳林僑介紹,當前舉辦的第六屆花展將持續至5月5日,周末客流量達兩三千人次,近兩年每屆花展累計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

    在遵譚鎮昌旺溪,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菜花正值盛放,星羅棋布的花簇與古老的火山巖橋相映成趣。當地開發的“昌旺溪畔-田園徒步”線路去年已舉辦三場活動。“今年將繼續圍繞水菜花舉辦公益活動,讓更多人感受自然與人文交融之美。”海口田洋生態保護中心理事長周緣說。

    龍華區龍泉鎮美仁坡村的千畝荷塘同樣令人向往。每年5月中旬起,1300畝荷塘中粉荷搖曳,清雅荷香吸引眾多游客。“盛花期時花開滿塘,游客可以體驗采荷品蓮的樂趣。”美仁坡村黨總支部書記吳挺鴻介紹。

    3月5日,市旅文局發布的五大春季鄉村游主題線路中,“火山探秘品第一口春滋味”與“春日限定沉浸式賞花”兩條線路深度融入了花卉元素。記者根據賞花線路,探訪永興鎮儒張村的沐心石屋時正值荔枝盛花期。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里不僅提供食宿服務,還準備了荔枝酒、荔枝果干等特色農產品,讓游客在賞花之余品嘗當地美食。隨著荔枝生長周期變化,還將適時推出采摘等特色體驗項目。

    龍華區美仁坡村荷塘里的荷花搖曳生姿,在晨光的映照下美不勝收。記者 康登淋 攝

    延伸產業鏈 激活發展新動能

    豐富的體驗場景不僅為游客帶來多元樂趣,更成為撬動鄉村經濟發展的支點。毗鄰三角梅共享農莊的道崇村,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打造了集采摘園、農家樂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游客既能漫步綠野感受自然氣息,又可參與農事體驗,在沉浸式互動中尋找鄉愁記憶。“農莊開業后村里人氣明顯提升,春節期間舉辦的鄉村晚會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來打卡賞花。”道崇村村民李雄財說。道崇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海山表示,將抓住賞花經濟帶來的機遇,持續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讓更多村民共享發展紅利。

    龍華區新坡鎮的海口蘭花產業園則構建了完整的熱帶蘭產業鏈,園區培育近百個蘭花品種,并開發出精油、護膚品、文創等深加工產品。“我們專門設置了觀光區和研學課程,讓游客既能欣賞花海美景,又能深入了解蘭花文化。”海南柏盈蘭花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基森介紹。

    美仁坡村在荷花產業創新發展上同樣成效顯著。去年推出的國風荷花花束與文創月餅,巧妙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獲得市場熱烈反響。“未來計劃開發荷花主題親子游、研學游項目,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吳挺鴻向記者描繪著發展藍圖。

    美蘭區大致坡鎮咸來片區(包括咸來村、崇德村、美桐村、美良村、大榕村)則發展了富貴竹、朱蕉、巴西鐵等十余種花卉,種植面積達6320余畝,年產量約2億株,帶動千余戶農戶從事花卉種植及相關產業。

    這些絢麗的花朵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美的追求,更持續釋放消費潛力。海甸島小紅帽咖啡店因一面絢麗的炮仗花墻成為網紅打卡地;美蘭區北侃村的油菜花田頻頻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漫山遍野的荔枝花海,提前三個月就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

    從單一觀賞到多元開發,海口通過“鮮花+”模式,以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創新鏈賦能為路徑,正在將傳統花卉產業轉型升級為集種植加工、休閑旅游、文化創意于一體的復合型經濟形態,為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提供生動注腳。

    近日,美蘭區北侃村的油菜花田迎來盛放期,金浪翻滾的花田間,隨處可見拍照留念的市民游客。 記者 康登淋 攝

    配套漸完善 四季生金路更寬

    目前,海口花卉產業已形成規模化發展格局。據統計,全市現有花卉企業200余家,專業合作社30家,花卉種植農戶超800戶,從業人員約2.5萬人。截至2024年底,全市花卉總面積達6.8萬畝,年產值11.3億元,已培育出云龍嶺腳切葉基地、十里花卉長廊、新坡蘭花基地、東山文心蘭基地等一批專業化生產基地。其中,海口鮮切葉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約80%,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鮮切葉生產基地。

    如何將“春日限定”的賞花熱潮轉化為四季可持續的“美麗經濟”,成為海口花卉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課題。“當前亟需突破‘曇花經濟’的局限,實現從‘觀花流量’到‘產業增量’的質變。”海南自貿港人才發展研究院院長李世杰指出,應著力構建“賞花+”多元融合模式,通過“賞花+農業”,推廣“村集體+企業+農戶”合作機制,引導種植特色經濟花卉,實現景觀效益與農業增收雙贏;借力“賞花+文化”,深度挖掘海口歷史文化資源和鄉村民俗風情,打造富有文化內涵的賞花線路;依托“賞花+鄉村游”,將賞花點與周邊景點串聯,形成一日游或多日游線路,如將三角梅共享農莊與龍塘鎮長泰村等景點聯動,構建深度體驗閉環。

    李世杰還建議,海口需要加強配套設施建設。硬件方面,要完善賞花區域交通路網,優化公共交通線路和班次,合理規劃停車場,切實解決游客出行問題。軟件方面,要提升配套服務水平,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民宿,開發特色農產品和手工藝品,既增加農民收入,又豐富游客體驗。同時,要強化“線上+線下”宣傳推廣,利用社交媒體、旅游平臺等渠道開展常態化宣傳,擴大影響力。

    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口將重點推進花卉全產業鏈升級,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優化賞花線路,促進花卉種植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同時,加大品牌推廣力度,提升產品附加值,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資者,讓“花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日,美蘭區演豐鎮曲口渡口花開正盛,吸引市民游客前來觀光游覽。記者 康登淋 攝

    記者手記

    因地制宜,讓“花經濟”綻放持久魅力

    □記者 龍易強

    海口的賞花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將賞花與休閑、文化、美食等業態深度融合,形成了“賞花+”復合型旅游模式。這種創新融合不僅為游客帶來多維度的體驗,更為鄉村經濟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要實現“花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海口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擁有三角梅、蘭花、荷花、水菜花等豐富多樣的花卉資源。這些花卉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因此,在發展賞花經濟時,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挖掘各地資源特色,打造“一地一花一品”的差異化發展格局。

    要讓“花經濟”突破季節桎梏,需構建全周期產業生態。一方面,通過設施農業技術和園林造景技藝,實現錯季栽培和觀賞期延長;另一方面,創新產品形態,開發冬季溫室花展、夜游花海等特色項目。更重要的是延伸產業鏈條,發展花卉精深加工產業,培育自然教育研學項目,開發芳香療法等康養業態,讓“美麗效應”從春季綻放轉為四季生金。

    [來源:海口日報] [作者:龍易強 李欣] [編輯:陳德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