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海口多所中小學校通過開展特色閱讀活動、建立長效機制,搭建“家校之橋”,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全面提升青少年閱讀素養。
     
    海口權威新聞門戶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各校以多元形式點燃青少年閱讀熱情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25-04-23 09:37

    海口各校以多元形式點燃青少年閱讀熱情

    書香滿椰城 閱讀潤童心

    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海口多所中小學校通過開展特色閱讀活動、建立長效機制,搭建“家校之橋”,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全面提升青少年閱讀素養。

    特色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連日來,海口各校圍繞“以書為友”的育人理念,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意閱讀活動,將閱讀從課堂延伸到日常生活。

    “讓我們以書香涵養品格,用筆墨書寫青春。”4月21日上午,在海口海港學校舉行的讀書節活動啟動儀式上,初一學生陳晶晶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倡導大家以閱讀共建“人人有書卷氣,處處聞筆墨香”的書香校園。該校黨總支書記王高平介紹,學校通過圖書漂流、校園晨讀和語文課本劇等活動,鼓勵師生將閱讀融入生活。下一步,學生將以“我心目中的圖書館”“我最喜愛的圖書角”和“我最喜愛的圖書市集”為主題,設計理想閱讀環境,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

    海口市五源河學校的大樹書屋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 記者 康登淋 攝

    “舉頭望明月”“月是故鄉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在海口市長彤學校近日舉行的讀書節活動中,一場別開生面的古詩詞“飛花令”大賽精彩上演,學生們妙語連珠,詩詞如靈動的音符,奏響校園詩意交響曲。該校教研室主任郭莉稱,比賽以“春”“月”等意象為主題,既檢驗了學生日常誦讀積累的詩詞功底,又考驗了他們的知識儲備、記憶力和臨場反應能力,有助于提升語言表達的精準度和感染力。詩詞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和人文精神,也在潛移默化中涵養著學生的氣質。

    長效機制搭建“家校之橋”

    為將讀書熱潮轉化為持久的閱讀習慣,我市多所學校將“書香校園”建設納入長效機制,通過家校社聯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閱讀育人生態。

    身穿漢服,手拿鋤頭……近日,在瓊山東門第一小學讀書節活動上,三(6)班學生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搬上舞臺。通過生動表演,學生們不僅鞏固了知識,更深刻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希望通過家校共育,讓閱讀成為照亮學生生命的一束光。”該校校長吳正愿介紹,學校通過AI小助手與學生對話、親子共讀、“好書推薦官”薦書等形式,持續激發學生的經典閱讀興趣。

    “書籍讓我感受到快樂,更讓我認識到人類潛能的無限可能。”4月22日下午,正在海口市五源河學校大樹書屋閱讀的七年級(18)班學生王藝蕾分享道。

    海南華僑中學的學生正在閱讀書籍。記者 蘇弼坤 攝

    海口市五源河學校充分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構建了“家庭書房—班級圖書角—集團漂流驛站”三級閱讀網絡,實現親子共讀、班際漂流和校際圖書置換。此外,學校還將聯合社區開展“圖書捐贈進社區”“老人讀報角”等公益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社區閱讀推廣,在營造書香社會氛圍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各校以多元化形式深入推進青少年閱讀工作,是對“家校社協同育人”理念的生動實踐。市教育局將持續鼓勵學校將閱讀與課程改革、實踐活動有機融合,通過創新載體和形式,讓更多孩子在書香中汲取智慧力量,養成終身閱讀習慣。

    [來源:海口日報] [作者:肖衛香] [編輯:謝昀惠]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