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助推漁業經濟轉型升級
深耕“海上牧場” 豐盈“藍色糧倉”
2月21日,在海口市秀英區榮山寮村西側海域,村民正在投喂軍曹魚(海甘鯧)。記者 石中華 攝
“走,去看看我們的深水網箱。”2月20日上午,記者一行跟隨村民從南港碼頭出發,乘船駛向秀英區榮山寮村西側海域。極目遠眺,蔚藍的海面上漂浮著一個個深水網箱,網箱里養殖著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的軍曹魚(海甘鯧)。這些魚不僅是海洋的饋贈,更是村民增收的“黃金魚”。截至目前,秀英區深水網箱養殖規模已擴大至32口,軍曹魚產量突破600噸,全區漁業總產值躍升至2.34億元,實現了漁業經濟效益新年“開門紅”。
科技賦能養好“黃金魚”
在“海上牧場”,榮山寮村村民駕駛小船,穿梭于網箱之間,熟練地投喂餌料。隨著餌料撒入水中,成群的軍曹魚聞聲而動,掀起層層漣漪,呈現出一派耕海牧漁的繁忙景象。
從曾經靠出海捕撈為生,到如今從事軍曹魚養殖,村民黃文錄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變化:“以前日夜出海捕魚,收入不穩定。如今,借助智能監控系統,我們通過手機APP就能實時監測網箱情況。每天只需出海一趟喂魚、捕魚,每月就能有6000元的穩定收入。”
從駕船出海捕魚到深遠海智慧養殖的轉變,得益于設施裝備水平的提升、配套養殖技術的完善,以及政策支持保障的不斷加強。
“一個深水網箱周長為80多米,每個網箱可投放5000多尾中苗,經過6個月的精心養殖,就可以捕撈上市。”海口海圓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孔令波介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順利辦理了海域使用權證和養殖證,并投入4口重力型抗風浪深水網箱,能夠抵御強臺風的侵襲,“相較于傳統養殖方式,深水網箱利用深海環境進行養殖,不僅減少了對近海生態的破壞,還確保了海洋環境的清潔與生態平衡。”
“一條魚”鼓足“錢袋子”
當天,投放完餌料后,黃文錄開始了捕魚勞作。隨后,一條鮮活肥美的軍曹魚被撈起。“這條魚估計有30斤左右,網箱里最重的可達50—60斤。”他興奮地說。
“軍曹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省內外食客的喜愛。”孔令波介紹,合作社目前養殖產量200多噸,今年計劃擴大規模,預計總產值將達3000多萬元。
產銷兩旺,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而這背后,離不開秀英區全面開拓市場,大力宣傳推廣深水網箱項目。近年來,秀英區聚焦“一條魚”做文章,圍繞“一條魚”謀發展,通過產業鏈創新持續做強“漁經濟”,讓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深水網箱養殖具有環保、高效與可控三大優勢。我們通過科學規劃養殖海域、優化網箱布局,讓軍曹魚成為村民增收的‘黃金魚’。”秀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入推進深水網箱養殖,抓好項目引進、培育,完善產業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一條魚”游向全國餐桌。同時,深入挖掘轄區漁業文化潛力,舉辦“開漁節”等活動,探索“漁業+旅游”新模式,讓村民共享“生態紅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