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秀英區石山鎮美社村的海南英達動物養殖有限公司展示區內,成群的鸚鵡在樹木間歡快飛舞。工作人員通過手機,直播展示鸚鵡的品種和技能。公司負責人張有文看著源源不斷的訂單,臉上滿溢著喜悅。
在椰城,探索林下特色種養殖、創新立體經營模式的企業不在少數。近年來,海口合理利用林地空間、森林資源和森林生態系統環境,大力推進林下種養殖、林下采集和森林景觀利用等復合經營活動,實現林下經濟遍地開花,有效推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之路。
游客在石山鎮施茶村的火山石斛園內觀光游覽。記者 石中華 攝
截至2024年年底
全市林下經濟面積為55866畝,年產值約2.9億元
A 林下經濟促增收
“現在,一只車輪冠鸚鵡售價可達15.8萬元,而吸蜜、金太陽、小太陽等,均價也在數千元至萬元不等。”2月18日,張有文告訴記者,鸚鵡的壽命長,適合作為寵物飼養。經過馴養后,它們更是“能說會唱”,身價倍增。正是因為看準鸚鵡養殖廣闊的市場前景,公司自2016年起開展鸚鵡引種人工繁育工作。目前,已有養殖基地11畝,養殖的包括吸蜜、金太陽、小太陽、黃頸等70多個鸚鵡品種,年產值達1200多萬元。
“發展林下經濟對于推動綠色發展、助力農民增收、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等具有重要意義。”海南省林科院林業工程師符良鋒介紹,林下養殖鸚鵡是目前海口林下經濟中最有發展前景的模式之一,該模式具有利用林地面積少、單位面積產值高等特點,值得優先發展和推廣。
而在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的海南勝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斛基地內,一株株綠油油的石斛攀附在火山巖上茁壯生長,一盆盆石斛擺放在重陽木、龍眼樹、檳榔樹、椰子樹下,工人們穿梭其中,除草、澆水、施肥,日日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公司建立了石斛品種齊全的種質資源圃,涵蓋霍山石斛、鐵皮石斛、金釵石斛、鼓槌石斛等36種石斛及10種中藥材。”海南勝嶸技術主管余笑笑介紹,該公司已培育馴化種苗1.2億株,開發石斛新品種4個,研發化妝品、日用品、食品等39種高附加值產品,獲得授權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21件,年產值超億元。在2024年海南冬交會上推出的石斛盆栽、石斛面膜、石斛酒等產品受到消費者喜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