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海口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基層治理
善治善為惠民生
坡巷社區大榕樹下,居民嘮嘮家常、談笑議事,矛盾糾紛迎刃而解;新達公寓等小區引入“信酬制”物業服務模式,開銷公開透明,面貌煥然一新……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一年來,海口深耕基層治理、深化為民服務,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五治”融合,創建城鄉基層治理示范點,開展“先鋒物業和美小區”建設,持續推廣“信酬制”物業服務模式,讓基層善治的成果普惠延伸,居民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同向發力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穿過繁華的海口龍湖天街,走進金宇街道坡巷社區,這里環境優美、干凈整潔,各類墻繪頗具特色又充滿創意。12月6日,清風習習,在一棵已超過200歲的大榕樹下,社區工作人員對之前調解過的一起糾紛進行回訪。
“整改完成后沒有再漏水了,很感謝調解人員。”居民張先生說,今年初,自己入住坡巷社區某小區后,發現房屋出現漏水的情況,告知物業后一直未得到解決。在榕樹下,社區干部和調解員的耐心調解,幫助張先生順利化解了和物業的矛盾。
在龍華區坡巷社區,社區干部和居民圍坐在大榕樹下議事。記者 康登淋 攝
面對企業數量大、流動人口多等基層治理難題,秀英區高新社區用好黨建引領實招,探索“網格入企、企業入格”模式,助力企業和居民幸福滿“格”,有效實現基層治理同向發力。“我們設立了‘椰智薈’議事堂,構建‘居民代表+企業代表+社區代表’三方議事機制,破解企業與居民利益矛盾難題。”高新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黃光鋒介紹,今年以來,社區通過“椰智薈”議事堂讓各類矛盾在基層一線及時化解,化解率100%。
據了解,海口今年打造了秀英區高新社區,龍華區坡巷社區、文山村,瓊山區邁瀛社區、云蛟村委會角布村,美蘭區光陽社區、江源村,桂林洋經濟開發區昌炳社區等8個基層治理示范點,因地制宜、綜合施策,不斷提高城鄉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城鄉基層治理在改善環境、規范管理和提升服務等方面取得實效,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續探索 擦亮基層治理品牌
位于靈山鎮的駿園小區是新建小區,有1600戶業主,由于地上停車場未安裝道閘,不少外來車輛停放在小區內,導致小區停車位緊張。黨建工作指導員入駐該小區后,從成立業委會入手,通過多方推動建設了智能道閘,解決了業主停車位緊張等一系列問題。“停車的問題解決了,黨建工作指導員為我們干了件大實事”……提起小區一年來發生的變化,居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駿園小區的事例是海口推進“先鋒物業和美小區”黨建工作品牌創建的生動寫實。“在全市28個小區通過‘和美小區’驗收的基礎上,海口今年繼續深化創建一批‘和美小區’。”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推進“先鋒物業和美小區”黨建工作品牌創建,我市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物業服務管理進一步規范,基層治理水平顯著增強。
在瓊山區北沖溪社區佳元·椰風水韻小區,業委會代表和物業工作人員一起查看小區剛剛更換的路燈。 記者 蘇弼坤 攝
與此同時,海口全力打造樓宇黨建品牌,秀英區組建“樓小二”宣講團推動自貿港政策“上樓入戶”,龍華區樓宇商圈黨建二十條措施被提升為省商務樓宇黨建工作實施辦法,瓊山區成立樓宇經濟協會賦能企業發展,美蘭區設立樓宇經濟展示服務中心激發企業黨建活力……一系列新探索、新舉措正成為樓宇黨建工作的新亮點。
此外,一年來,“信酬制”管理模式也在海口得到了廣泛且深入的推廣。在海口新達公寓,實行“信酬制”管理模式以來,小區公攤費用明顯減少,電動車停放充電管理更加有序,公共收支信息查詢也更加方便。“過去,我們小區監控缺失,發生汽車剮蹭事件難以判定責任,現在監控覆蓋了所有重要區域,居民的生活更有安全感。”新達公寓業委會主任吳春燕說。
嵌入服務 群眾“近”享幸福生活
“幼有所托,幼有所育”是家長們的愿望。在龍華區托育指導中心,幼兒活動室、音體室、衛生保健室、室內綜合游戲區、感統區等一應俱全。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托育教師帶著孩子們做游戲、講繪本。“我們通過醫育結合,為嬰幼兒提供醫療保障和托管服務,兒科醫生會定期到中心進行指導,為孩子提供健康服務和建議。”龍華區托育指導中心負責人馮春介紹。
一年來,海口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通過盤活閑置資源、補齊設施短板、創新運營模式等措施,在城市社區公共空間內因地制宜嵌入功能性設施和適配性服務,為居民提供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健身、文化休閑等多種服務,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家門口的優質普惠公共服務。
美蘭區和平南街道光陽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驛站內,志愿者為正在閱讀書籍的居民遞上飲用水。 記者 楊鶴 攝
近日,當記者步入北沖溪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的圖書角時,濃濃書香氣息撲面而來,借閱架上分門別類地整齊碼放著一本本圖書,幾位居民正翻閱著自己喜歡的書籍。
“今年以來,我們社區積極整合轄區資源,通過舉辦讀書分享會、打造社區書屋等舉措,全力推動‘書香社區’建設,為社區基層治理賦能。”北沖溪社區黨委書記周川琪介紹,今年11月,該社區“書香潤社區閱讀樂人生——書香社區”治理實踐創新案例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2024),是全省唯一入選案例。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一條條創新的舉措,一項項可喜的成就,離不開海口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砥礪奮進,而群眾的幸福感也在基層治理的“海口實踐”中日益提升。
數說2024
今年1—10月
海口新成立村民小組、社區網格、小區黨組織3064個,全市物業小區黨支部數占全省總數90%。
新組建“三新”領域黨組織186個,黨的工作覆蓋至5052個“兩新”組織。
設立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187個。
全省率先將網格員納入社區工作者管理,配備社區工作者達4226人。
海口深化打造首批16個村居“椰智薈”議事堂,推動20個小區物業費用由“包干制”轉向“信酬制”。
深化“四所一庭”多元解紛新模式,設立各類調解組織610個,配備人民調解員3708名,新建法律服務站(室)示范點個。今年以來成功調處矛盾糾紛3343件、成功率97.23%。
信訪總量下降31.7%。
全市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33.6%,電詐立案數、損失數呈現雙下降。
建成智慧安防小區1788家,智慧安防小區覆蓋率88%。
今年,秀英區高新社區持續推動服務陣地提檔升級,打造非公黨群服務中心,企業創業、居民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需求,都能在這里得到滿足。記者 石中華 攝
我與自貿港 這一年
坡巷社區黨支部書記吳中志:
與民“零距離”合成基層治理凝聚力
我們坡巷村古稱二水村,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2007年由坡巷村改為坡巷居委會,2016年啟動棚改工作。我們社區從棚改前的臟亂差到現在的干凈整潔,可以說是大變樣。
社區人口結構復雜,其中外來人口占6成以上,打破了村里原有的人口結構。人多了,我們需要治理的事項也多了。社區兩委干部只有8人,要服務上萬人,力量遠遠不夠。所以我們做大“朋友圈”,召集社區達人、大學生志愿者等群體力量,組建了4支志愿服務隊。
回顧這一年的基層工作,我深刻認識到社區治理已不僅僅是夯實根基,更多的是要提高服務效能。不僅要拓寬視野,更要學會整合資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居民提供更多的精細化服務。
目前我們發展了38家“社區合伙人”,提供就業培訓、愛心助餐、托幼等服務。同時“社區合伙人”將部分收益上繳社區發展公司,用于反哺社區救助等公益事業發展,形成了“企業得市場、社區得發展、居民得實惠”的多贏局面。
基層天地大有可為。新的一年,我將繼續用心謀劃,把居民的瑣事、難事、煩心事等件件事都當作自己的大事,以與民“零距離”合成基層治理的凝聚力,不斷提高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