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記者從海口市民政局獲悉,3月30日至31日,海口迎來清明節前祭掃高峰,各公墓祭掃人數顯著增加。大多數市民群眾祭掃時使用敬獻鮮花、寫家書、鞠躬等綠色祭掃方式,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文明祭祀新方式也受到許多人青睞,文明祭掃正成為海口市民群眾自覺踐行的新風尚。
據悉,今年3月11日至4月6日,全市各殯葬服務機構實行預約現場祭掃。據市民政局統計,3月11日至4月1日,全市各殯葬服務機構已接待祭掃群眾134877人次、祭掃車輛25096車次;海口市網絡祭祀平臺網上紀念館建館數達2384個。
3月31日,海口迎來清明節前祭掃高峰,在海口市顏春嶺安樂園,前來祭掃的市民免費領取鮮花。 記者 蘇弼坤 攝
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將一束清幽淡雅的菊花放在墓碑前,再深深鞠上一躬,低聲訴說心里的思念……3月31日,記者走訪海口市顏春嶺安樂園看到,前來祭掃的市民群眾普遍以鮮花水果代替紙錢香燭,通過綠色低碳祭掃方式表達對故人的哀思,文明祭掃行為蔚然成風。
“奶奶,這是您最喜歡的鮮花,我們都很想您。”3月31日,市民周欣晨和家人一同來到顏春嶺安樂園,祭掃已故的祖母。仔細將墓碑擦拭干凈后,她鄭重地將鮮花和水果擺在墓前。“奶奶生前很喜歡花,我們每年都帶著花來看她。”周欣晨告訴記者,她和家人已多年不使用燒紙箔、放鞭炮等祭掃方式,“我們都認為祭掃在心不在形,鮮花祭掃同樣能表達我們的思念,也更環保、安全。”
為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祭掃,今年3月30日至4月6日期間,市民政局在顏春嶺安樂園及海口市殯儀館開展“十萬鮮花送故人 一封家書寄哀思”文明祭掃公益活動,免費發放鮮花并提供紙筆、信封等,倡導通過獻鮮花、寫家書等方式追思故人,受到許多祭掃群眾的歡迎。
網上建館留言追思
進入海口市網絡祭祀平臺,點擊“建館”后掃碼登錄,選擇逝者所在公墓,填寫逝者信息……經過簡單幾步操作,一座網上紀念館顯示在屏幕上。記者登錄海口市網絡祭祀平臺看到,網上紀念館模擬陵園場景:在湖水和草地的簇擁中,矗立著一座虛擬墓碑,可上傳逝者照片顯示在墓碑上,還可以進行獻花、送禮、祈福留言等操作。
“爸爸,今年清明沒法趕回去看您,希望您在那邊一切都好。”4月1日,市民劉蓓在網上祭祀平臺為已故父親創建了網上紀念館,寫下一段飽含追思的留言后,她點擊“獻花”,一束精美的電子花束出現在虛擬墓碑前。“網絡祭祀很方便,思念父親的時候,就可以點進去看看,還可以獻花、寫寄語,將思念寄托在‘云端’。”劉蓓說。
為鼓勵生態文明祭祀,便利市民居家祭祀,市民政局和海口各殯葬服務機構均開通了網絡祭祀平臺。據了解,手機、電腦均可登錄海口市網絡祭祀平臺,市民群眾可通過“海口民政”公眾號、海口市民政局官網,選擇“網上祭祀”,進入該平臺為先人創建網上紀念館進行祭祀。
市民政局提示,目前仍處于清明祭掃高峰期,預約現場祭掃將實行至4月6日。需前往各殯葬服務機構祭掃的市民,可通過海口市民政局門戶網站或微信公眾號、椰城市民云、海易辦APP等平臺進行預約。現場祭掃需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提倡采用綠色文明方式祭祀,禁止在市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祭祀場所進行明火祭掃行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