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聆聽春天足音 奏響奮進樂章
——海口日報“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今年1月以來,本報精心組織“新春走基層”報道,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開展采訪活動,和大家一起共赴一場春天的約定——
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城市街頭、春運一線……我們聆聽春天足音,與奮斗者同頻共振,在扎實采訪中增強腳力,在敏銳觀察中增強眼力,在深刻思考中增強腦力,在用心記錄中增強筆力。我們聚焦城市變化、假日旅文消費、春節習俗、項目建設等話題,以多角度、小切口、接地氣的報道,記錄溫暖和諧、欣欣向榮的錦繡中國年,展現海南自貿港核心區和現代化國際化新海口建設進程。
“走基層”永遠在路上。今天本報推出“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與您分享一個個新聞背后,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今年春節期間,海口的產業園區、工廠車間等地,無數奮斗者依然堅守崗位,為海口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圖為在康迪集團海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組裝電動汽車。本報記者 孫士杰 實習生 秦玲莉 攝
觸摸時代脈搏 感受經濟活力
記者 王子豪
今年春節期間,海口的產業園區、工廠車間、項目工地,無數奮斗者節日在崗,他們專注實干的身影,匯聚成春天的洪流,迸發出新時代的活力。
藥谷工業園多家藥企過節不停工、云龍產業園全生物降解材料工廠節后復工忙……春節前后,我走訪了海口多個產業園區,見證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蹄疾步穩,感受創新驅動發展的澎湃動能。
堅守崗位,很多藥企肩上背負著短缺藥品保供穩價的社會責任。大年初六,海南倍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石德春從河南老家匆匆趕回海口,身影重新活躍在工廠車間的關鍵點位。和他并肩作戰的,還有企業生產一線的200多名工作人員。石德春說:“冬春之交是流感、肺炎的高發季節,我們廠生產的注射用阿奇霉素等多種藥品市場需求較大,藥物保供一刻也不能耽誤。”
節后提前復工,企業的動力同時來自紛至沓來的國內外訂單。在位于海口國家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的康迪集團海南基地,一輛輛剛下線的新車在路試人員操作下排隊駛出總裝車間,進行包道路檢驗。記者了解到,該基地自主研發的高爾夫跨界車海外市場份額屢創新高。
放眼望去,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接踵而至,一個個規上企業開足馬力,一棟棟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海口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的時代足音正鏗鏘有力。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更應當沉下去、融進去,深入一線探尋產業提檔升級的蝶變密碼,記錄園區攀高逐新的“速度與激情”,更加精彩地描繪好中國式現代化海口新篇章。
今年春節期間,龍華區遵譚鎮新譚村舉辦了多種文體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圖為村民在參加排球賽。 (主辦方供圖)
捕捉濃厚年味 描繪幸福圖景
記者 陳鈺婷
龍年新春伊始,椰城大地呈現一派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未來的新氣象,洋溢著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們深入基層一線,用心記錄、用情呈現基層新氣象,在紅火年味里感受尋常百姓家里不尋常的幸福感。
春節長假期間,2024美蘭民俗廟會在白沙門下村的興潮天后宮舉辦,海南八音、海南虎舞、三江公仔戲等海南傳統“非遺”表演精彩呈現,為市民游客獻上一場文化大餐。
活動從農歷大年初一連續舉辦到初七,記者每天都能在觀眾席見到不同的面孔,但有些面孔連續好幾天出現,家住白沙門下村的張學英老人就是其中之一。記者見到張學英時,她正專注地看著舞臺上表演的三江公仔戲,臉上的表情跟著劇情的跌宕起伏不斷變化。她說,在“家門口”看戲,是自己這個春節收獲的珍貴禮物,讓她重溫了小時候在村口看大戲的場景。張學英“90后”的孫子王世源也幾乎每天都與奶奶前來觀賞各項“非遺”表演,兩代人在傳統非遺中得到“共鳴”。活動現場有游客也躍躍欲試,向八音傳承者熱情“拜師學藝”,當場體驗了一次八音樂器演奏。
用筆墨捕捉城市街巷的“煙火氣”,記錄文化傳承的動人瞬間,是新時期記者的重要職責之一。新的一年我將砥礪前行,繼續記錄好非遺在新時代“亙古亙今、日新又新”的蓬勃氣象,用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生動展現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充滿溫情的偉大時代。
今年春節假期,海口組織開展了豐富的年俗活動,為市民游客獻上了一場文化大餐。圖為在白沙門下村興潮天后宮舉辦的“非遺”表演。通訊員 王聘釗 攝
見證節日堅守 致敬奮進擔當
記者 陳曉潔
春節假期,在我們舉家出游或是和親友聚會時,身邊總有一群堅守崗位的勞動者,他們盡心盡責,用堅守書寫別樣年味。他們當中,就有一群“春運人”。
大年三十這天,我見證了海南環島高鐵美蘭站客運員王丹惠的別樣團圓飯。由于工作需要,她當天依舊堅守在崗位上。當晚,她的父母、丈夫以及年幼的孩子,一起將熱騰騰的年夜飯帶去了高鐵站,讓她在家人的陪同下,趁著工作間隙也吃上了一口熱乎的“團圓飯”。
王丹惠母親說:“丹惠工作后,就很少有機會能在家里一起過年了,這是她在崗經歷的第七個春運,也是她當媽媽后的第一個春運。既然她選擇了這份工作,我們就會支持她。她守護萬千旅客的回家路,我們來守護她!”
春節期間,還有許多像王丹惠一樣的春運“守護者”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為群眾的回家路保駕護航。而更多的勞動者,他們節日期間堅守崗位,用責任與擔當奉獻自己的光與熱,他們是節日里一道最美的風景線;他們奉獻、拼搏、堅守和執著的精神,也是這個時代最美的畫像、最生動的注腳。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新的一年我將繼續用“腳力”深入基層,發現新聞主題、捕捉創新靈感;用“眼力”洞察世情百態、從平凡中尋找不平凡;用“腦力”把握規律,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用“筆力”創作出更多能使群眾產生共鳴的、接地氣的新聞作品。
大年三十,王丹惠(右)依然堅守崗位,這是她在崗經歷的第七個春運。圖為今年春運期間,她幫旅客取回遺落背包后收到了表揚信。本報記者 陳曉潔 通訊員 段丹 攝
挖掘基層活水 展現新春氣象
記者 鄺曉霞
今年春節期間,我來到龍華區遵譚鎮新譚村,從白天排球賽、象棋賽,到晚上的文藝晚會,我看到在海口鄉村文化狂歡“盛宴”中,村民們自己成為“民星”的喜悅感幸福感;身處其中的我,也屢屢被這樣的“拼搏與激情”、鄉村的活力和年味所感染。
排球賽場上,球員杜周杰精神飽滿、熱情高漲,他不僅是養羊的一把好手,賽場上也是得心應手;象棋賽現場,棋手王安智和村民“強強對決”,他非常喜歡在這種團結友愛的氛圍中切磋技藝;文藝晚會上,村民周仁慈帶來的書法作品也為晚會增添了濃濃的翰墨意韻……從這些生動的場景、祥和的氣氛中,我感受到一個熱氣騰騰、欣欣向榮的鄉村,看到鄉村新面貌和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觀賽間隙,新譚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小群帶我來到辣椒基地。去年該村與致富帶頭人合作種植辣椒,通過“租金保底+增產分紅”的方式壯大村集體經濟,春節前后迎來了豐收。看著眼前一個個長勢飽滿的泡椒,我們不禁對新譚村新的一年充滿了憧憬和期待。
年年走基層,歲歲有新事。無論是群眾生活的新變化,還是產業發展的新成效,平凡中有美好、普通中有精彩,這些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和傳播土壤。作為青年記者,只有深入群眾,眼往下看,腳往下跑,走進新聞第一現場,才能體驗其中情感,把握社會脈搏的律動,寫出具有感動力、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新聞作品。
春山可望萬象新,踔厲奮發正當時。新的一年,我將繼續用心踐行“走轉改”,用情錘煉“四力”,走進群眾、深入生產生活一線,通過見聞式、體驗式、回訪式報道,及時反映群眾所關注的事,挖掘群眾身邊的故事,創作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好作品,讓更多人感受到海口加快建設海南自貿港核心區迸發的機遇與活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