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應急救護培訓,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基礎的應急救護技能,一些地方持證救護員數量年增速達到20%以上。然而,在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懂自救、能自救的人占比仍然較低,洪水等災害來襲時人們仍難免不知所措。如何加快推廣應急救護技能?(來源:新華社)
臺風天如何急救?泥石流來了如何躲避?溺水事故時,如何進行心肺復蘇?自救與互救話題頻上熱搜,說明民眾對應急救護關注度頗高。掌握應急救護技能,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近年來,我國急救培訓工作發展迅速,例如在公共場合配備AED除顫儀、組建愛心互助網約車等,但與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掌握救護技能的人員比例仍然較低。2021年《中國公共衛生管理》披露數據顯示,我國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的普及率僅1%左右,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加強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勢在必行。
如何廣泛深入開展應急科普宣傳,提升全民應急素質能力?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基層單元要協同推進,要暢通信息傳遞渠道,推廣應急知識。例如說,進企業,開展職工救護應急處置技能、安全事故“以案促改”活動,將警示教育落實到工作崗位;進校園,將應急素質能力教育融入教學全鏈條,開展校園應急科普教育活動,開展應急互助小組,筑牢青少年生命安全意識防線。同時,農村地區也是薄弱點,要結合示范農村創建活動,開展應急宣傳“敲門行動”,進家庭、進文化站、進農村書屋等場所,并設置應急宣傳欄,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等節點,定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
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鼓勵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到2030年將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比例提高到3%及以上。目前,我國距離這一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應急救護還存在“重理論,輕實操”“主觀意愿不強”等因素限制。破解“重理論,輕實操”就要從娃娃抓起,重點關注青少年應急救護技能培訓,將其列入中小學必備技能考核項目之中,讓每個孩子都懂得應急救護。針對“主觀意愿不強”的現狀,主要還是群眾觀念不夠深入人心,可以鼓勵社區居民、農村村民以參與社區(農村)應急救護培訓為契機,換取積分獎勵,再以積分兌換生活物資獎勵。
建設健康中國,依靠的是群策群力,眾人拾柴火焰高。應急救援技能越嫻熟、越廣泛,群眾真正遇到危險困難時,便能充分發揮急救效益,會多一份鎮定,生命多一份保障。(馮定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