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幾千年的農耕文明,讓種田根植于我們的血脈文化中。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保護土地設立專門紀念日的國家,今年全國土地日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上,卻悄然“生”出了萬畝糧田。
如何“生”出新增耕地?
陸域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的上海,擁有240萬畝(約16萬公頃)現狀耕地,約占陸域面積的1/4,其中150萬畝(約10萬公頃)為永久基本農田。
上海在已有耕地的基礎上,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努力增加自己的耕地面積。2014年至2022年底,通過有效盤活存量低效土地資源,上海累計新增耕地超過45平方公里(4500公頃)。
既要補充耕地來源,還要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這能同時實現嗎?
地從何處來?
金山區廊下鎮是整個上?!霸焯铩钡目s影。
以前,廊下鎮多個村莊是典型的小農經濟,耕地分散,部分建設用地低效,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還充斥著多個服裝加工廠,村民家門口的污水惡臭陣陣。年輕人不愿待在村里,跑去上海中心城區或金山的鎮區。村容村貌整治及產業轉型需求迫切。
2012年,廊下鎮啟動一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田、水、路、林、村、房”綜合整治,建成了高標準萬畝糧田,實現規?;C械化生產。2018年,該鎮又啟動二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拓展農業休閑旅游功能,將生態涵養林、生態濕地、文化村落等自然田園風光串聯一起。
通過十年整治,特色民居建成,農民搬進新家;農田連結成片,郊野公園更是成了閑暇時人們踏青露營的首選。
從衛星視角看上海市金山區水庫村的耕地變化,這是上?!霸焯铩钡目s影。標亮部分為新增耕地。圖片來源:上海市測繪院
結果怎么樣?
“既是公園,也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把公園開在了家門口?!鄙虾J薪鹕絽^廊下鎮友好村黨總支書記戈曉莉介紹說,土地整治之后,人們生活幸福指數提高了不少。
土地騰籠換鳳,耕地面積切實增長。經過十多年整治,廊下鎮共完成低效建設用地減量約50公頃,耕地面積新增約80公頃。
散而小的耕地,實現規模化、機械化。原來小農戶“各自為政”,土地產出率僅700斤-800斤/畝。2018年起,種田大農戶沈喜良承包了約3000畝(200公頃)土地,大型機械設備進場,產出提高到1100-1300斤/畝?!巴恋爻善螅芾沓杀緶p少了15%到25%?!彼f,農民們每年可凈得土地流轉費——每畝1000多元,還能積極參與除雜草、插秧等農活。
村民搬新居,千余戶相對集中居住。新居解決了天然氣不能入戶等問題,友好村村民夏德英全家,搬入了白墻黛瓦、檐角飛翹的鄉間別墅,每年還可得土地流轉費6700元。
記者在上海多個遠郊地區調查發現,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通過統籌規劃鄉村建設,多個街鎮實現了區域空間優化、產業轉型發展和農民增收。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訓國表示,土地整治已經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現在,廊下鎮三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正在推進,該項目將促進田、水、路、林、村進一步集中連片。經過土地整治,從“要穿好”去廊下,到“要吃好”去廊下,再變身“要玩好”去廊下,鄉村振興的蝶變正在這里發生。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