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023中國有約國際采訪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浙江舟山,中外媒體記者參觀了岑氏木船作坊。岑氏造船第四代傳承人岑國和向媒體朋友們介紹了傳統木船技藝的傳承和發展現狀。
千百年來,在舟山海島上產生過無數個以修造船為生的能工巧匠,形成眾多為造船服務的小作坊、工場和木行。岑氏木船作坊就是其中的代表,其造船歷史一直可追溯到19世紀末,在百年發展中將古船建造技藝薪火相傳,繼承了傳統全套的木船建造工藝,至今已有四代傳人。岑氏木船作坊以打造木帆漁船為主,其古船模型復制建造技術精湛。
岑氏木船作坊內制作木船的模型場景 攝影 楊琴
2008年,“傳統木船制造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岑氏木船作坊堅持傳統木船建造,并與時代發展相融合,使之顯現出新的活力。
“年輕人很少愿意從事這個行業,但我們仍通過各種努力,培養了許多下一代的中堅力量。”岑國和介紹,出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可持續發展的考慮,岑氏作坊還建立了傳統木船非遺展示館,在場館內展覽各類木船模型、木船制造工具,并向游客們介紹船只制造流程,展現濃郁的吳越海洋文化特色,并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前來研學實踐。
岑國和向采訪團記者介紹傳統木船技藝的傳承和發展現狀 攝影 楊琴
如今,岑氏木船作坊的場館設施與教學設施越來越成熟,能夠為學生提供獨特的學習體驗。2018年,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岑國和還赴阿聯酋領取了“最佳文化遺產實踐獎”。傳統木船制造技藝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從國內走向了國外,用創新的形式和內容讓更多人了解這門傳統技藝。
岑國和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傳統木船制造技藝海內外合作邁入新階段,“鄭和二千料海船”模型的成功復制讓他對于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并希望有一天能夠帶著“鄭和寶船”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文 蘇翃 許為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