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臨,同學們盡快有序進行應急避險……”伴隨著避險指令的響起,秀英區長濱小學千名師生,沿著學校提前編制好的應急疏散路線,安全有序撤離到學校操場上。這是近日長濱小學組織開展的地震應急避險自救互救演練中發生的一幕。(來源:海口日報)
防災,就是最好的抗災,寧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失防萬一。在第15個全國“5·12”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海口多地開展多樣化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增強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群眾自救自護能力。
做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城市是一個有機生命體,防災減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長期斗爭。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還得將生態和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做好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海口充分利用公園、綠地、操場、閑置空地等設置臨時避災場所及災害轉移安置點,一旦發生自然或人為災害,都能快速轉移、有序疏散、做好臨時安置工作。當前,海口已建成300個防空防災臨時疏散場地,全市避難場所總面積約504.59公頃,人均面積達1.75平方米......這是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具體實踐。防災減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也是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唯有樹牢“一盤棋”的思想,未雨綢繆,從政策制度、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應急方案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類災害風險,護航高質量發展。
打好“預防針”,緊繃“安全弦”。災難發生有時是猝不及防的,防災減災面前沒有“局外人”,因此提高全民防災意識至關重要。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的防震意識,萬綠園社區利用宣傳欄、公告欄等資源科普防震減災宣傳工作;針對轄區幼兒園、學校,開展防震減災教育課堂,進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教育;建立防災減災志愿隊伍,將社區物業人員、社區居民納入隊伍中等舉措,都有利于全民防災意識提高。防災減災工作,不僅需要應急管理部門負起責任,相關聯動單位、機構、個體等,都要樹牢主人翁意識,無論是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宣傳,還是組織應急演練、發放宣傳冊、舉辦主題活動;無論是“用活”愛國教育基地,還是發揮網絡媒體龐大力量……多措并舉,從上至下,引發全民關注,時刻繃緊“安全弦”,都能為人民群眾和社會經濟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唯有齊心協力,才能共同筑牢防災減災的堅實堤壩。
答好“治理題”,應急“強預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生命安全重于泰山。災難面前,快速應急響應能力至關重要,也體現出生命至上的尊重。海口始終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謀劃和推進防災減災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災情預報、應急救援、群眾轉移等多項工作上下足功夫,全力筑牢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與幸福感。對于應急管理部門的作用,不一定表現在與災害的“肉搏”上,更多的體現在對人力、物力、財力的調配和管理,也體現在對知識經驗、規章制度的理解和執行,因此這一項工作任務是永不止步的,要繼續做好關口前移工作,全面提升救援能力。其實最有效的防災措施,就是預測、預報和監測預警。因此還需要利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提高災害預測、預報和預警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如此一來,才能在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優化應急資源和力量配置,協同高效聯動,全面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馮定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