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電商行業正處于火熱階段,舊衣服、舊手機、舊家電、舊書籍等原本會直接進入“回爐再造”流程的產品,正通過二手電商以全新的方式在消費市場流通。(來源:中國青年報)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物質消費需求的日益增加,也為電商“二手經濟”孕育了龐大的市場空間。根據《2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市場規模于2020年突破萬億達到12540億元,用戶量超1.8億人,且預計2025年將達到近3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二手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后,是可持續消費理念的深入人心,出售和購買二手商品成為兼具性價比和綠色環保的新型消費方式,這是消費需求的變化,也是對“循環經濟”“閑置經濟”等低碳消費的直接體現。
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將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其中還提及了“三個鼓勵”: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鼓勵平臺企業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專業經營商戶;鼓勵建設集中規范的“跳蚤市場。
有了市場的需求和政策的加持,這也是“二手經濟”走紅的重要因素。但是,“二手電商”交易,依然存在一些以次充好、虛報高價、欺詐買家、惡意調換商品、消費維權難等亂象,為了避免和杜絕這些亂象,引導二手市場走向正規,還需平臺方多發力。
從提高用戶信任度發力。“流量獲取”和“交易轉化率”是電商平臺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唯有提升用戶對平臺的信任度,才能消除對二手商品的“后顧之憂”。“二手經濟”經過幾年的發展,用戶群體仍有巨大的潛力有待挖掘。許多消費者還不了解二手交易的流程,也擔心手續繁瑣、質量問題、售后保障等問題。這就要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健全二手商品的交易規則,加強交易平臺、銷售者、消費者、從業人員信用信息共享等。
從信用分機制著手,增強用戶征信。作為雙向交易平臺,如何把控并解決商品質量、價格欺詐、偷梁換柱等亂象,就需要建立用戶的信用分機制。《“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也明確,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規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此外,我們還應不斷強化電商平臺的管理責任,加強對交易行為監管,引導二手交易市場向著標準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從而提高交易成功率和用戶轉換率。
可以預見,隨著線上線下的基礎服務和評估細則等不斷完善,“二手經濟”也會迎來更廣闊的市場,也希望平臺方積極探索,解鎖更多“二手交易”的新鮮玩法,吸引大眾消費者的參與,這也是踐行對低碳經濟的表現。(馮定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