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海南畫卷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描繪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前景,包含著“美麗中國”的鮮明底色。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環境保護牽掛在心、殷切叮囑。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回望新時代十年,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如何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協同共進,成為趕考路上的必答題。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新任務、新要求、新舉措,標注綠色發展的新高度,勾勒出“美麗中國”的新圖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打開“錦繡河山”,“美麗中國”生機勃發。位于祖國南海之濱的瓊州大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意盎然;肩負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使命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努力為“美麗中國”建設當好“探路先鋒”,著力打造“海南樣板”。
從取消對全省2/3市縣的地區生產總值考核,到率先在全省范圍內推行“禁塑”;從初步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從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清潔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大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裝配式建筑面積連續四年翻番;從全面打響“六水共治”攻堅戰,到推進“雙碳”工作“1+N”政策體系編制……變化在敢闖敢試中撲面而來,生態在悉心呵護中越來越好。如今,海南PM2.5濃度均值下降到13微克/立方米,水質、土壤環境總體優良;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里,旗艦物種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創40年來最高紀錄;五指山下,“兩山理論”融入日常煙火。
一次次探索,一個個創新,一項項成果,蘊含著對“國之大者”的自覺體認——“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保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生態文明建設是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中之重。“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路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經驗”“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豐碩成果”,這些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的殷切期望。惟有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自覺踐行,堅持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持續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不斷筑牢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板”。
一次次探索,一個個創新,一項項成果,蘊含著對“兩山理論”的自覺踐行——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對于海南而言,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是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才能讓綠水青山、碧海藍天成為海南永遠的“金字招牌”。“不但要把一個高度開放的自由貿易港傳給子孫后代,還要把一個山青水綠、天藍海碧的自由貿易港傳給子孫后代”,正是這種自覺的充分體現。
一次次探索,一個個創新,一項項成果,蘊含著“兩山”轉化的執著追尋。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變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需要不斷探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需要持續用力。近年來,海南堅持把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列為打造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志性工程之首,強化制度集成創新,用好先行先試政策。持續深入的探索,有力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產品與優質生態服務的需求。
思想,凝聚智慧,照亮前程;實踐,創造歷史,開啟未來。站上新起點,每一步都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知重負重,堅定前行,定能推動“兩山”理論在南海之濱不斷轉化為生動的發展故事,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持續作出“海南貢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