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接收信息時長,及時尋求幫助
張麗建議,廣大群眾應在疫情期間積極接納自己的情緒,當出現嚴重不良情緒時,積極尋求幫助。如果出現了恐懼、無助、無望、空虛、遲鈍與麻木等情況并且持續時間超過兩周以上,可以撥打心理咨詢熱線或找專科醫生就診。
疫情的出現,電視、網絡充斥大量信息,造謠、辟謠消息隨處可見,超出了人們的心理負荷。張麗建議,一方面相信權威來源信息,增加安全感。建議控制自己接收信息的時間,每天盡量不要超過1小時。避免接觸太多涉及疫情的信息讓自己出現焦慮情緒。
另一方面,加強自我積極暗示,培養積極情緒。張燕說,可以暗示自己“這種情況確實麻煩,但我可以應付”“我有能力應對生活挑戰,一切都會好起來”“這一刻我仍然擁有健康,我要繼續努力生活”。
“大白們”的心理調適同樣重要
張燕指出,在應激條件下,一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務人員出現焦慮、緊張、恐懼情緒,持續的壓力會導致悲觀、絕望、抑郁、狂躁等。對此,心理調適一般原則是:注意飲食、保證營養;保證輪崗輪休,保持心情舒暢。
處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要了解在災難條件下會出現一些和平時不一樣的心理、行為反應,這是正常的;允許自己出現負面情緒,并及時觀察與調整;找到自我減壓放松的方法,允許自己示弱;當感到無法承受壓力時,及時傾訴;改變不良認知,防止災難化思維,避免追求完美,以偏概全。
張燕說,醫學不是萬能的,醫學是“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醫務人員要及時尋求社會支持,保持和家人的聯系,從家人的支持中獲取溫暖和力量;與同事之間相互支持,適時分享感覺與經驗,同事之間可以相互鼓勵、打氣,相互肯定;處理問題時采用成熟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
萬歡建議,醫務人員還可以通過科學運動等方式調適心態,提升心理彈性,增加自己的抗壓能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