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區龍泉鎮新聯村——
田地種下新水稻 冷泉澆出致富米
3月7日上午,龍華區龍泉鎮新聯村冷泉水稻田里,農戶們正在忙碌插秧,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記者 王程龍 攝
“布谷飛飛勸早耕”,3月7日上午,龍華區龍泉鎮新聯村冷泉水稻田里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數十名農民正在忙碌插秧。
當前,新聯村因地制宜,借助火山冷泉濕地資源優勢,通過擴大種植規模、采用新品種等形式,進一步擦亮“新聯新米”大米品牌,增加村集體的經濟收入。新品種、新理念的引入,使這方擁有上千年水稻種植歷史的村落,開始講述出一個個新故事。
借助濕地優勢 引進優質品種
清晨,一場小雨過后,新聯村迎來了金燦燦的陽光,農戶莊子江卷起褲腿,一頭扎進農田,熟練地把一株株秧苗插到田里。“我們不僅入股水稻產業有分紅,來田里幫忙也有勞務費。”莊子江開心地告訴記者,他還種有10畝左右的瓜菜,通過“多條腿走路”,如今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眼前的水稻田有100畝,這兩天拉開了插秧大幕。而像莊子江一樣的農戶在新聯村可不少,該村擁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借助新舊溝濕地資源優勢,給全村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但過去種植的普通水稻效益低,出現了大量稻田撂荒。”新聯村黨支部書記莊永優介紹,2020年,龍泉鎮邀請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專家團隊引進了“綠金香”“美香占”等特優香米品種,將畝產效益從1000元提高到了4000多元。為進一步提高效益,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今年該村又整合了撂荒地,將種植面積從50畝拓展到100畝,開始了規模化種植。
3月7日上午,龍華區龍泉鎮新聯村冷泉水稻田里,農戶們正在忙碌插秧,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記者 王程龍 攝
落實耕地保護 帶動農民增收
“要注意行距在20厘米,株距在16厘米,太寬了產量低,太密了容易得稻瘟病、紋枯病。”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唐清杰不時叮囑著農戶。幾年的相處下來,他與當地農戶們已經相當熟絡。平時他不在村里時,也會在線上對農戶們進行一對一指導種植。
唐清杰告訴記者,新舊溝有濕地調控溫度,非常適宜水稻種植,土壤肥沃又有冷泉灌溉,使種植出來的稻米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今年我們將‘綠金香’短粒米改為了長粒,紅米一號改為了二號。”唐清杰介紹,長粒香米包裝更加好看、味道更香,紅米二號則口感更潤滑,十分適合小孩、老人食用。目前,香米占70畝,紅米占30畝,插秧期將在10天左右,再過4個月便可呈現稻浪滾滾的景象。
“我們堅持落實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推動撂荒地綜合整治以及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和管護,積極和科研團隊合作,采用良種良法,推動糧食產量和質量提升。”龍泉鎮副鎮長詹家友介紹,下一步,該鎮將繼續摸清撂荒地的底數,持續推動撂荒地綜合整治,同時在新舊溝濕地、五一田洋等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實現農民增收、集體增效、農業增產,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