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農村應該如何進行垃圾分類?農村生活垃圾怎樣處理才能更接地氣?2021年7月30日,在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瑤城村的易腐廢棄物堆肥項目正式啟動,標志著海口的農村垃圾分類取得了新進展。
堆肥點項目效果圖。
據悉,該項目由海口京美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依托總部北京環衛集團30余年的堆肥經驗成果,打造日處理量為1噸的易腐廢棄物堆肥點,普及、推進易腐廢棄物就地堆肥處理模式,將易腐垃圾轉化為綠色有機肥,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
演豐鎮易腐廢棄物堆肥點占地面積約960平方米,主要包含菌種發酵區、堆肥區、肥料試驗田區、宣傳區四大功能區。最大特點是可實現農村生活易腐垃圾就近處置、源頭減量,并可實現植物養分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全鎮30%以上的枯枝爛葉、秸稈等易腐廢棄物就地堆肥處理。易腐垃圾就地變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本立村垃圾分類堆肥點,有效實現鄉鎮農林廢棄物的就地循環處理。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5月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省生活垃圾轉運體系全覆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
在《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新聞發布會上,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環衛處相關負責人就提出,海南要在地級市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范圍,有序推進、分步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海南農村地區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城市做法,需要探索適合其特點的分類處理模式。
為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曾印發《2019年海南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動方案》。該方案提出,本著政府引導、村民主體、多元投入、獎懲結合、因地制宜、建管結合、務求實效的原則,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動,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助推海南自貿港建設。
海南太陽光照充足、雨水豐富,地面植被茂密,鄉鎮易腐垃圾和田地、庭院產生的綠植廢棄物等在農村垃圾總量中占比約60%,導致農村垃圾運輸成本高、后端處理壓力大等問題。就地堆肥處理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力“法寶”。
據設計方介紹,堆肥點主要功能核心模塊為菌種機、膜堆肥槽和遠程控制診斷模塊。在發酵過程中,每分鐘采集堆體不同點位的溫度、氧氣含量、濕度曲線,傳輸到遠程控制診斷終端,將各個參數在主機上與數據庫進行擬合并豐富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菌種繁育和堆肥過程的精確實時控制。高活性的微生物菌,在適宜的環境下,將易腐廢棄物的降解、發酵周期大幅縮短,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料。堆肥處理后產生的有機肥類似腐蝕質土壤,安全性極好,用作肥料可改良土壤,實現了農村環境整治與垃圾資源再利用相結合,為建設美麗鄉村作出貢獻。
2021年3月召開的海口市龍華區鄉村振興大會暨區委農村工作視頻會議也提出,將創建4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健全定期大掃除行動機制,鼓勵引導村民每月開展農村垃圾集中治理活動。
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機制,鼓勵鄉鎮居民廣泛開展垃圾分類。
“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分類也是重點推進的方向之一,我市持之以恒給予關注與支持。”海口市園林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17年,該局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積極推進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實,主動作為,共為全市22個鄉鎮2342個自然村各建一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亭,投資達到1400多萬元。
如今,在海口的各個村莊的村口,道路旁漂亮美觀的不銹鋼亭子,擺放整齊的分類垃圾桶,已經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