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購買食品看好標簽 科學選擇放心飲食
薯片、飲料、餅干……這些美味的食品往往隱藏著高鹽、高油、高糖的風險,而高鹽、高油、高糖的攝入是引發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和癌癥的危險因素。
食品包裝正面標識可以引導消費者選購相對健康的預包裝食品,改善個人飲食結構,促進人群健康。但食品標簽上過多的信息、模棱兩可的誤導性語言阻礙了消費者成功讀懂食品標簽。消費者如何正確辨識食品標簽信息,成為了安全選購食品的第一步。
看懂標簽 拒絕“三無產品”
許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最為注意的是生產日期,許多粗心的消費者甚至生產日期都不看,拿起就買。殊不知有些企業在利益的驅使下,鋌而走險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售賣未經檢驗檢疫的肉類、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三無”食品等。
“三無產品”一般是指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家,來路不明的產品。沒有取得食品許可證,沒有受到監管,消費者常常都以為這種產品不會有市場,因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會有人購買這種“三無產品”。
可殘酷的事實是,由于“三無食品”面向的對象一般是未成年人,這類群體經濟狀況有限、鑒別能力低,不法廠家便利用這些特點,使用價格低廉、質量低劣的原材料進行加工后銷售。這種原料有些已過期,有些屬于病死畜禽肉甚至還有一些連來源都無法弄清,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這個時候,食品標簽就是普通消費者最簡單最快速了解某種食品的成分和特征的來源,它表達了此種食品的基本特性和信息,也是國家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引導和促進健康消費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何看懂食品標簽,識別“三無”食品,拒絕“三無”食品?
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首先,要看生產廠家名稱,然后是生產地址和聯系方式、食品生產許可證、是否標注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食品配料表和標注有產品生產的標準號。只要能有以上這幾個信息,基本上可以判斷它是不是“三無產品”。當然,不是“三無產品”也不代表這個產品就一定合格,而是正規的產品合格率要遠比“三無產品”高,并且受到監督,出現問題可以維權。
科學選購 讀懂營養標簽
炎炎夏日,來一瓶冰鎮飲料,清涼又解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大多數消費者會主動避開一些含糖的碳酸飲料,更傾向于選擇一些“健康”的飲料,比如無糖飲料、天然果汁、植物飲料等。海口各大商超飲料銷售區貨架上擺滿的各種飲品中,“無糖低糖”“0卡0脂”等概念飲料盛行,以“健康”為主打詞的飲料妥妥地成為市場焦點。
海南大學大三學生吳軍打開學校附近便利店的冷飲柜,一只手在“肥宅快樂水”和“無糖蘇打水”之間猶豫不決。在對比了包裝背面的熱量表后,最終他取走了標注著“無糖”的飲品。
營養標簽是向消費者提供的有關食品營養信息和特性的說明,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可以通過閱讀營養標簽,有意識地選擇適合的產品。例如,有的人為了控制體重而注意食品中脂肪和能量的占比,有的人為保持體重或預防腸道疾病會關注食品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通過實施營養標簽,提示脂肪、糖和鈉等含量,可以提高消費者的營養健康意識,調整膳食結構和健康水平,以此鼓勵全社會參與到減鹽、減油、減糖的行動中來。
過猶不及 正確認識“零添加”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乎全民健康。食品安全重中之重就是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的毒性除與物質本身的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有關外,還與其有效濃度、作用時間、接觸途徑和部位、物質的相互作用與機體的機能狀態等條件有關。
自2010年提倡“零添加”工藝食品以來,“零添加”成為一種市場趨勢,是商家對細分市場的爭奪。目前“零添加”標注在包裝食品中并不少見,不同企業、不同產品對“零添加”的定義也各不相同。
近年來,不少“成分黨”將抗氧化劑、防腐劑、食用色素、增稠劑等添加劑視為“洪水猛獸”,更有不少人“談添加劑色變”,認為只有“純天然、無添加”的食品才健康、安全。真的是這樣嗎?
食品添加劑并非現代食品工業的產物,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與人類文明史一樣悠久。鹵水點豆腐是我國西漢時期發明的食品加工方法,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鹵水就是一種食品添加劑。
除此之外,中國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實行許可制度,只有確有必要使用、安全可靠并經過我國政府批準的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零添加”言外之意是不添加比添加更好,這其實是一種恐慌式營銷;市場上有大量的“零添加”宣稱是帶有傾向性的,比如一些植物性產品宣稱零膽固醇,實際上植物本身就不含有膽固醇;宣稱“0蔗糖”,實際可能加了葡萄糖漿或蜂蜜等別的糖類。企業如此宣稱,對膽固醇、蔗糖污名化了,對消費者是誤導。因此,不用添加劑又能把食品做好,當然是好事,但任何一種食品添加劑在適用范圍內使用都是沒有問題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