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海口脫貧攻堅持續深入,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致富能人,“蜂王”林貽松、養豬能手王鴻庚、“鄉村買手”王傳書、“田教授”曾傳滿……他們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不僅成功摘下“窮帽”,而且瞄準產業加油干,積極就業不掉隊,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他們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帶領鄉親們一同踏上致富路,是脫貧攻堅戰中的先進典型。
秀英區永興鎮脫貧戶林貽松:勤勞過日子,帶領鄉親共釀“甜蜜”
“蜂王”林貽松養殖蜜蜂,過上甜蜜生活。朱曉欣 攝
“身患一級殘疾,出身貧困家庭,卻從未向生活低頭,用勤勞雙手點燃脫貧希望。”這是秀英區永興鎮羅經村委會儒林村脫貧戶林貽松的生活寫照。2016年,林貽松抓住政府實施精準扶貧攻堅的好機遇,傳承父親的養蜂手藝,從一開始的幾箱蜂起步,到后面50多箱、300多箱……規模不斷擴大,依靠賣蜂蜜扛起了家庭重擔。
2017年12月,林貽松牽頭,與村里5個養蜂人一起合作,共同出資30萬元,成立了海口貽林養蜂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釀起了“甜蜜”生活,被大伙稱為“蜂王”。
問及蜂蜜的銷售情況,林貽松告訴記者,現在訂單越來越多了,有不少老客還專程去他家買蜂蜜,加上現在做抖音直播,又多了一個銷售渠道。林貽松表示,他目前實現了脫貧,由衷感謝永興電商扶貧中心的大力扶持,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相信以后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對2021年,他希望能再增加一些蜂箱,帶領更多村民一起發家致富。
秀英區西秀鎮脫貧戶鄺繼雪:創業路走上致富路,日子越過越紅火
脫貧戶鄺繼雪發展快餐業,“炒”出紅火日子。朱曉欣 攝
木耳鴨、煎蛋、炒白菜……在秀英區西秀鎮博養村脫貧戶鄺繼雪家里,冒著熱氣的飯菜已經出鍋,隨后被打包成一份份外賣。2017年以來,秀英區政府和幫扶單位“因戶施策”,幫助有廚師證的鄺繼雪開店發展快餐業,讓他帶領家人一起奮斗,走上脫貧致富路。
2017年5月7日,鄺繼雪在秀英區長流鎮的宜蘭飯店正式營業。在鄺繼雪創業后,幫扶責任人實時跟蹤,在鄺繼雪有意利用微商、網點等方式推廣新菜品窯雞后,鎮扶貧辦利用永興電商培訓中心開展培訓的時機,讓鄺繼雪參加了電商培訓并獲益良多。
在政府的大力幫扶下,鄺繼雪的快餐店迅速走上正軌。“以前一家7口人,打工維持生活十分困難,而現在通過創業,2020年年收入達到了12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了,希望明年更上一層樓,加油!”鄺繼雪開心說。
龍華區龍泉鎮脫貧戶王鴻庚:養豬小能手,小康路上不掉隊
“養豬小能手”王鴻庚靠養豬踏上致富路。李萬內 攝
每天,龍華區龍泉鎮元平村委會玉西下村的脫貧戶王鴻庚都會早早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這已經成為他的工作寫照。上午,他清理豬舍,給豬喂食,下午到觀瀾湖酒店幫忙或者清掃鄉鎮路面,一天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現在日子過得很充實,生活越來越有盼頭。”王鴻庚樂呵呵地說。
如果把時間倒回五年前,王鴻庚也許想不到會過上今天的生活。彼時,他的愛人韋來弟身患重病,手術后落下殘疾,且需長期服藥,小孩在校就讀,沉重的負擔讓這個家庭陷入困境,“那時候總覺得沒什么希望了。”幸好2016年初,王鴻庚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及幫扶單位的一系列幫扶措施下,王鴻庚一家走出貧困的泥潭,并發展起養豬產業,從此踏上致富路。
2017年,王鴻庚的豬舍里有13頭小豬、2頭母豬。到了2019年,豬的數量達到了58頭,也就是那一年,王鴻庚賣了31頭豬,純收入14萬元。經過多年辛勤勞動,王鴻庚家的年人均收入也從2016年的2717元,增長到2020年的72000元(預算)。除了入股海南新發地投資有限公司,王鴻庚還蓋起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樓房,目前正在裝修,他計劃2021年春節前搬進新家。
“一開始,政府幫了我一把,如今我不僅脫了貧還走上致富道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干,爭取擴大養豬規模,住進裝修好的新房子,再買輛小汽車,把日子越過越紅火,小康路上咱可不能掉隊。”王鴻庚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自信地說出了他的新年愿望。
瓊山區甲子鎮脫貧戶王傳書:“鄉村買手”跑出“土貨”好銷路
“鄉村買手”王傳書推廣本地農特產品,帶動村民共同致富。陳家煜 攝
“這是我們甲子牛大力、土雞蛋……”近日,在瓊山區甲子鎮昌西村委會電商服務站扶貧中心,“鄉村買手”王傳書做起日常工作,清點好剛從村里掏出的“土貨”,并接收客戶訂單,一一核對準確。自甲子鎮“消費扶貧直通車”發車以來,王傳書便一直擔任“鄉村買手”一職,努力將質量上乘的特色農產品送往市民的餐桌上。
誰家有好貨,王傳書瞧一瞧、摸一摸,就能知道貨物質量合不合格,“我們的農產品沒有華麗的包裝,但貨真價實,相信一定能得到消費者的喜愛。”日復一日,王傳書奔走于甲子鎮各個村莊,有時候還會跑去鄰鎮的村子里進貨。這一跑,跑出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好銷路,更是跑出了當地農戶的好日子。王傳書告訴記者,甲子鎮“消費扶貧直通車”發車以來,受到了普通市民和企業的一致歡迎。就在近段時間,已經有公司訂下了10萬元的訂單,甲子鎮的特色農產品銷路越來越暢通。
2021年鐘聲已經敲響,新的一年有新的目標,王傳書表示,他將繼續做好“鄉村買手”的本職工作,致力改善好一家人的生活條件,同時通過甲子鎮“消費扶貧直通車”,將當地特色農產品及昌西村電商扶貧中心,輻射至周邊的三門坡鎮、舊州鎮等,帶動更多農戶通過電商走上致富路。
美蘭區大致坡鎮脫貧戶曾傳滿:“養牛達人”養出“牛日子”
”養牛達人”曾傳滿向村民傳授養牛秘籍。(受訪者供圖)
2020年12月29日,在美蘭區大致坡鎮美桐村委會道統村,看著剛蓋起的一棟2層小樓,美蘭區“田教授”曾傳滿深感欣慰,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一家人摘下“窮帽”,日子正越過越有奔頭。
幾年前,曾傳滿還是落魄的貧困戶,沒有固定的工作和穩定的產業,“之前,我和愛人沒有固定工作,只能經常到外地打零工賺錢。”自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政府幫扶了他家養了4頭牛,曾傳滿便下定決心發展養殖業,并勸說妻子在家專心養牛。在夫妻倆人共同努力下,幾年來,曾傳滿的牛群日益壯大,期間買進又賣出,錢袋子越來越鼓,2層小樓拔地而起,是他多年奮斗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最好的例證。
后來,曾傳滿跑遍海南各個地方收牛再轉賣出去,賺取中間差價,每次收牛,曾傳滿必須親自驗貨,買到肉質上乘的牛,“我收回來的牛質量絕對是最好的,有時候收牛回到半路,就有人跟我預定。”因為重質量、講信譽,曾傳滿的牛從來不愁銷路。另外,他還利用抖音的傳播優勢,擴大銷售渠道,牛賣得越來越俏。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年來,曾傳滿勤學養牛技術,遇到不懂的就虛心求教,還專門拜師學藝,逐漸成為一名“養牛達人”。誰家的牛生病了,說一聲,曾傳滿便上門免費看病。另外,曾傳滿還在村里開起了養牛技術培訓班,得到鄉親們的一致贊賞,曾傳滿名聲愈發得響亮,成為2020年美蘭區首批“田教授”。
“我的目標就是賺到更多的錢,讓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說起2021年的目標,曾傳滿滿懷信心。他告訴記者,他將繼續擴大養牛規模,依靠發展養殖業奔上小康生活,盡早將房子裝修完畢,再把孩子送往市里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
記者陳家煜 朱曉欣 李萬內 攝影報道
(海口網1月1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