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市各區多措并舉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全民“總動員” 分類“我先行”
《海口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兩年行動方案(2020-2021)》明確:自2020年10月1日起,海口市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近期,海口市各區聯動多個部門多次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不斷加強宣傳的同時完善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設施設備,加大垃圾分類的推進力度,呼吁市民全力配合垃圾分類工作,養成環保綠色的生活習慣。截至目前,海口市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分類實效初步顯現、資源化回收利用率不斷提升、督導員和垃圾桶配置基本實現全覆蓋。
“今天你垃圾分類了嗎?” 李傳華 攝
秀英區
配備垃圾分類督導員
“阿公,您慢點走。”12月1日一大早,秀英區海秀街道海悅東方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費華明就來到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見到小區75歲的李大爺前來投放垃圾,費華明熱情地接過大爺手里的垃圾,確認分類無誤后,投入到相對應的垃圾桶內。
“我每天早上和晚上垃圾投放時間段內都在,主要是協助和督促小區的業主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現在大家已經做得越來越好了,我也覺得很有成就感。”費華明說道。
在秀英區,像費華明一樣的垃圾分類督導員越來越多。該區在居民小區配齊“五規范”(分類容器、分類運輸設備、分類公示牌、分類宣傳欄、分類標識)標準基礎上,根據群眾需求,以人為本,在投放點增設照明燈、洗手臺、破袋器、視頻監控、智能垃圾降解機等服務設備,通過督導員和志愿者值崗等方式實現“定時定點”投放,進一步助推垃圾分類工作,深受轄區居民好評。
海秀街道儲運小區作為首個“三無”小區垃圾分類示范試點,秀英區給儲運小區配齊了垃圾分類設備,在以海口市規范性的標準打造之外,同樣聘請了督導員和志愿者值崗,登記垃圾去向、制定獎懲措施,進一步推進了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據了解,海秀街道、社區還對垃圾分類督導員組織開展上崗培訓,使垃圾分類督導員、志愿者準確掌握正確的垃圾分類知識和技巧,了解海口市垃圾分類的標準。在早晚兩個集中投放時間段,指導居民進行正確分類,并對居民進行宣傳、監督和服務,告知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政策法規,對居民提出的難點問題進行解答。
此外,垃圾分類督導員、志愿者還采取挨家挨戶上門宣傳的形式,向每一戶家庭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耐心地為小區居民講解垃圾分類有關知識,比如生活垃圾的分類類別、投放方式以及有害垃圾的處理方法等,引導居民從環境衛生、文明生活的角度,有效處理生活垃圾,主動參與垃圾分類,保持小區環境衛生整潔干凈。
小朋友閱讀垃圾分類知識手冊。曾楚媛 攝
龍華區
寓教于樂游戲里學知識
12月15日上午,“做好垃圾分類,倡導全面禁塑,厲行勤儉節約”綠色生活宣傳進社區活動在龍華區濱濂同心文化廣場舉行。龍華區海墾街道副主任李受翔介紹,活動通過向社區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進一步引導大家踐行垃圾分類。
有獎知識問答、垃圾分類桌游、你畫我猜、快問快答……活動現場帶來一個個群眾喜聞樂見的垃圾分類普及小游戲,受到居民的點贊熱捧。
“這個紅色的桶放置什么垃圾?”“塑料瓶屬于什么垃圾?”“廢藥品是什么垃圾?”在活動有獎問答環節,志愿者設置了不同的問題供市民參與,并由此展開垃圾分類方法的詳細講解。“我們要讓市民通過這個活動,不僅了解到垃圾分類的方法,還要認識到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從不會到會,從會到自覺參與的轉變。”海口市志愿者服務聯合會志愿者張先生介紹道。
“過去只知道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這次參與了這么多游戲,我很快就全方位學到了垃圾分類的知識,也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以后我要以身作則支持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并把學到的知識教給更多的人,為我們美好的社區建設出一份力!”海墾街道濱濂新村小區居民田女士說道。
生活垃圾分類事關千家萬戶,垃圾雖小,卻連著民生,牽著文明。“我們要讓市民通過這個活動,提高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度,積極推動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實踐中。”李受翔介紹,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更好地督促指導各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海墾街道組織街道干部、各社區干部參加垃圾分類知識測試,提高街道及社區干部垃圾分類知識水平。
據了解,目前海墾街道已開展垃圾分類的點位共計249個,均已配備分類垃圾桶。接下來海墾街道將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加大對街道、社區干部及物業小區、市場等點位督導員培訓工作,以點帶面擴大輻射周邊小區,形成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志愿者向市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李鑫 攝
瓊山區
加強培訓提高分類正確率
為進一步落實海口市垃圾分類工作,自10月1日全面實行垃圾分類以來,瓊山區鳳翔街道不斷探索垃圾分類新舉措,集中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動員。目前瓊山區鳳翔街道垃圾分類成效初顯,回收利用率不斷提升,垃圾分類督導員和垃圾桶“四分”配置基本實現各街道全覆蓋。
11月18日至30日,瓊山區鳳翔街道辦事處舉辦為期12天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培訓。鳳翔街道轄區內7個社區,共97名垃圾分類督導員參加。
培訓采用理論講解與現場實操相結合的方式,詳細為參訓學員從垃圾分類基本知識,省、市、區有關垃圾分類的政策,督導員崗位職責,督導技巧和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全面講解。
據了解,此次培訓采用“2+2+2”的形式開展,即以社區為單位進行2個課時理論知識講解、2個課時試崗和講解、2個課時集中考試。通過考試的垃圾分類督導員發放《垃圾分類督導員上崗證》,即日上崗。
“上崗后,我們每天上午7點至9點,晚上6點至8點,在垃圾投放點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指導,面對面向居民講解分類知識,糾正錯誤分類。”垃圾分類督導員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指導,提升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投放精準率,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除了組織培訓強化督導員隊伍建設外,鳳翔街道還充分利用LED滾動屏幕、宣傳欄展示垃圾分類知識;入社區、入家庭舉辦相關培訓;在小區及街道各點位張貼海報、懸掛條幅等方式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不斷提高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同感。
“在試點階段,我們街道選定鵬盛家園、金科嘉園、房改辦小區、大園里居民區、鳳翔新村等,作為街道垃圾分類試點單位,嚴格落實垃圾分類‘五規范’。”鳳翔街道工委委員、武裝部長楊卓霖介紹,經過兩個多月的宣傳和督導,各試點分類成效明顯,鵬盛家園和金科嘉園垃圾分類的正確率達到了80%,鳳翔新村和椰島華庭垃圾分類的正確率更是達到90%。
垃圾分類督導員引導市民正確投放垃圾。 曾楚媛 攝
美蘭區
垃圾分類公眾號上線
在搜索欄里輸入垃圾名稱,即可顯示該垃圾屬于哪個分類,指尖上的垃圾分類指南為正確投放垃圾提供了方便。近日,美蘭區環境衛生管理局上線“美蘭區垃圾分類”微信公眾號,通過提供垃圾分類知識查詢,推送垃圾分類政策、新聞動態,開通志愿服務報名入口等多種方式,幫助市民更高效、更便利地參與垃圾分類,基本能夠解決市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關于“這是什么垃圾”的困擾。
據介紹,目前該公眾號開設了“工作動態”“分類指南”和“互動交流”三個菜單欄,包含了垃圾分類新聞資訊、政策法規、線上考試、分類查詢、挑戰競答、知識百科,以及舉報投訴、意見建議、志愿服務報名等9個入口,市民可以搜索公眾號“美蘭區垃圾分類”,關注后再根據需求選擇相應的入口獲取信息。
該微信公眾號旨在為民、便民、利民、惠民,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垃圾分類知識學習方式及垃圾分類投放查詢,向公眾傳遞美蘭區垃圾分類的最新資訊,分享美蘭區垃圾分類的工作成果。
不僅如此,為進一步體現互動性,市民還可以通過該微信公眾號平臺參與到垃圾分類志愿服務中,人人都可以化身垃圾分類宣傳員,獻出自身的力量助力垃圾分類工作。
在志愿服務報名入口可以看到,美蘭區共設有白龍街道、白沙街道、博愛街道、海甸街道、海府街道等10個志愿服務報名入口,市民可根據就近原則,在美蘭區各個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形成全民“總動員”,共筑垃圾分類新風尚。
其中,在和平南街道的環保教育站,由未成年人組成的“環保小小兵”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伍,通過向周邊商戶和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單和環保回收袋,在沿街店鋪收集紙箱、飲料瓶等生活垃圾,幫助社區宣傳垃圾分類,倡導綠色生活,讓更多居民體會垃圾分類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升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