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榮譽屬于我個人,更屬于和我并肩協作、為俄中友誼作出貢獻的人們。這份榮譽也屬于相信俄中兩國能共同創造美好未來、致力于全面加強俄中關系的所有俄羅斯人。”“友誼勛章”獲得者、俄中友好協會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庫利科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從授獎儀式歸來,庫利科娃動情地說,讓她印象最深的不是自己如何上臺領獎,而是中國頒發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這是對那些在各領域為國家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英雄”們的尊重、關愛和致敬,“珍視歷史的國家會有光明的未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喜悅也傳到了蘇聯,回蕩在詩人的詩篇里,音樂家的歌曲里。當時年僅14歲的庫利科娃對這個新生大國產生了濃厚興趣,并明確告訴自己,“我將來要研究這個國家!”
懷揣著這個愿望,庫利科娃考入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學習漢語。上大二時,北京市實驗話劇團和廣東民族樂團到蘇聯演出,庫利科娃為演出團隊擔任翻譯。幾個月下來,庫利科娃與年齡相仿的中國青年演員結下了深厚友誼。“那些年輕人活潑開朗,積極向上,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和學習。當時我就堅信,中國是一個有著光明未來的國家。”庫利科娃回憶道。
庫利科娃畢生致力于推動俄中友好合作,始終奔走在俄中民間外交第一線。她曾為藝術大師梅蘭芳擔任翻譯,曾在中國受到老一輩革命家的接見。這些故事都被庫利科娃寫進其著作《俄羅斯和中國:民間外交》。“我要記錄下那些曾經一起共事的兩國朋友,那些像天上星辰一樣閃光的人們。”
作為一位資深漢學家,庫利科娃對新中國70年來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如數家珍。如今,84歲高齡的庫利科娃仍在為俄中友協的工作忙碌著。有人問她,要為俄中民間外交工作多長時間?庫利科娃撫摸著勛章說:“我要工作100年,才對得起這枚沉甸甸的勛章!”
?
?
相關鏈接:
多國人士點贊中國經濟:中國是一個強大的經濟合作伙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