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團走進興國縣蕭華紅軍小學紅星閃閃德育教育基地,聽小講解員講述長征故事。孫超 鐘庭根攝影報道
6月14日,記者來到江西興國縣長岡鄉調查紀念館。走進大廳,迎面就是一組大型雕塑,再現當年毛澤東主席在長岡鄉做調查的情景,一下子將我們帶入那段歷史。1933年11月,毛澤東從瑞金前往興國,做了為期7天的調查。展廳里陳列著毛澤東在長岡鄉做調查的歷史資料、大量蘇區時期的照片和實物。
為打破敵人的封鎖,奪取第五次反“圍剿”的勝利,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號召各級蘇維埃政府“動員一切力量支援革命戰爭”。一些縣、鄉蘇維埃政府的干部片面強調“中心任務”,支前工作雖然很努力,成效卻不大,而興國蘇維埃政府的工作卻有聲有色。毛主席在長岡鄉調查期間,晚上開會,白天走訪群眾,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興國的同志們創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們稱贊他們為模范工作者。”毛主席后來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這樣稱贊。他認為,正是由于長岡鄉的干部把關心群眾生活與支援前線的擴紅、籌糧籌款工作結合起來,才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這三棟不同年代的房屋都是我們家的,它們既見證時代的變遷,也見證黨和政府始終對人民群眾的關心。”曹承鳳在自家三棟高矮不一的房子前告訴記者。
曹承鳳是毛主席在長岡鄉的調查對象馬榮海的孫媳婦。當年,貧農馬榮海房子失火燒了,鄉蘇維埃政府發動群眾捐錢捐料,三天就幫他蓋起了新房。
?
?
?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在紀念館,講解員為我們唱起這首興國山歌。這首山歌正是當年長岡鄉干部艱苦奮斗作風的真實寫照。
興國縣委黨史辦主任張開泉介紹,1931年,長岡鄉新溪村代表主任彭國亮召開全村群眾大會,動員村民踴躍借糧支援紅軍。他帶頭把家里僅有的稻谷捐給紅軍,自己家吃青菜雜糧度日。在他帶動下,全村很快借出上千斤糧食。1933年,長岡鄉夏荒缺糧,鄉蘇維埃政府就去公略縣籌措糧食,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困難。
1934年1月,毛澤東主席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作報告,講到他在長岡鄉的調查時很動情:“長岡鄉的群眾說:‘共產黨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
“《長岡鄉調查》具有方法論意義,80多年過去,它所折射出的實事求是精神,對我們今天仍具有重大啟示和借鑒作用。”長岡鄉調查紀念館館長賴福鑫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