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初次到歐洲生活的人,往往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垃圾分類問題,因為一覺醒來你就會面臨家里垃圾怎么倒的現實問題。
       
     您當前的位置 : 黃燈籠辣評>社會民生>

    從“倒垃圾被教育”看國外垃圾分類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9-06-09 15:01

      初次到歐洲生活的人,往往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垃圾分類問題,因為一覺醒來你就會面臨家里垃圾怎么倒的現實問題。不少人因不懂“規矩”而被“教育”,誤解也不在少數。

      記得初到比利時的時候,我們就被大樓管理員老太太“教育”了多次,原因是垃圾沒分仔細,扔垃圾時段不對。在歐洲,各國關于垃圾分類的規定大同小異,但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規定特殊性在于,不是每天都可以扔垃圾,也不是隨時都可以扔垃圾,不同類別的垃圾有自己的“出窩時間”。

      比利時規定,塑料及金屬包裝罐等小件可回收物品必須放在藍色垃圾袋里,書報廢紙等紙張必須放在黃色垃圾袋里,不能再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廚余垃圾放在普通白色垃圾袋里。只有白色垃圾袋可以隨時扔到樓層地下室的垃圾桶內,黃色垃圾袋和藍色垃圾袋每周回收一次,要住戶自己在某個工作日下午4點到6點之間放在樓外人行道邊,早了不允許,晚了則需要拿回去,錯了日子更不行。此外,舊家具、廢家電等大件垃圾一年只兩次集中收取,平時想扔則需打電話預約,還需要付費。

      有一次,筆者家人沒注意時間,下午3點多出門辦事就順手把裝好的垃圾放到路邊,沒想到被一位路過的警察看到,警察立即前來干預,還喊來大樓管理員老太太進行“教育”,頗為尷尬。

      我們總以為比利時的規定比較嚴,到了德國,才發現比利時屬于“粗放派”。在柏林,筆者所在街區的每棟樓外都有固定的“垃圾屋”,內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大垃圾桶,灰黑色代表廚余垃圾,藍色是廢舊紙張,棕色是生物垃圾,黃色是食品包裝垃圾,住戶需分門別類地扔放垃圾,且必須把垃圾袋扎好。每個小區還有一個收取玻璃、罐頭盒的專用垃圾庫,分別為扔綠色玻璃、棕色玻璃、透明無色玻璃和罐頭盒幾個大桶。

      有一年夏天,筆者忽然發現“垃圾屋”臭氣熏天,一看原來是廚余垃圾桶被傾倒。我們致電物業詢問,迎來的是嚴厲“批評教育”——由于我們樓有人不按要求嚴格分類,這是懲戒。我們推測可能是新來的同事不知道規矩沒嚴格分類導致的。沒辦法,我們只好全員出動,一邊捂著鼻子收拾垃圾做好分類,一邊央求環衛工人盡快恢復搬運。

      嚴不僅體現在被“教育”上,罰款也是保證分類制度順利實施的法寶。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大區每年都有上千人受到處罰。墨西哥法律規定,凡是在公共場合亂扔垃圾者,可受到最高3800美元罰款,并被判處36小時監禁。放眼全球,日本可能算出手最重的。日本《廢棄物處理法》規定,胡亂丟棄廢棄物者最高可被處以5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4萬元)。

      既有懲罰的“大棒”,也有獎勵的“小甜頭”。在德國,政府通過經濟手段鼓勵包裝瓶的回收。每個大型超市門口都有一個回收機器,把可樂瓶、啤酒瓶等逐個扔進去,機器會自動掃描,最后會給你一個現金抵用券。記得10年前一個大可樂瓶可得0.2歐元左右,三個可以換一大盒鮮牛奶。由于有金錢刺激,不少人只要去超市,第一反應是在家翻翻看有沒有換錢的瓶子。墨西哥也有類似“垃圾換食品”措施——居民可攜帶礦泉水瓶、空牛奶盒等廢棄物到指定地點換取積分,積分達到一定數量,就可兌換食品和日用品。

      其實即便在發達國家,垃圾分類的歷史也并不長,循序漸進、由簡至繁、漸入人心是其發展的曲線。日本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在世界范圍內算是比較早的,起初只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后來則越發細化和復雜。在歐洲,上世紀80-90年代開始大力推廣垃圾分類。比利時是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推廣的,直到2010年,一些垃圾分類規定才開始強制執行。在此過程中,垃圾分類慢慢深入人心,到筆者前些年離開比利時之時,其不可回收垃圾的比例降低到15%左右。

      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墨西哥的做法對我們或許更有借鑒意義。據筆者駐墨朋友介紹,墨西哥城從2007年才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政策,但僅用7年時間,便已全部鋪開,其秘訣就是化繁為簡。拉美人的隨性決定著細致的垃圾分類推廣起來難度很大,墨西哥干脆只規定將垃圾分為兩類——有機垃圾和無機垃圾,簡單明了,效果不錯。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垃圾分類意識并不是天生的,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的磨礪,離不開教育宣傳的引導。在歐洲,環保意識從幼兒園就抓起,在大眾媒介和各種展覽會上,推介垃圾分類是常見的主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久而久之,注意垃圾分類成為公民的一種自覺甚至自然的習慣行動。

      從國外許多國家的經驗來看,普及垃圾分類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的得力措施,需要全社會的積極行動。久久為功,方能修得正果。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向長河]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