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自治縣潤溪鄉櫻桃井村利用“生態、民族、文化”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去年接待游客3萬人,帶動農民戶均增收2.8萬余元。
近年來,彭水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底線任務,著眼長遠把鄉村振興作為高線目標,強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政策銜接、機制整合和工作統籌,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美麗的鄉村新風貌。通訊員 李紹標 攝
聚焦產業
夯實物質基礎
近日,喬梓鄉金光村,工人正在栽種前胡,挖溝、栽種、填土,忙得不亦樂乎,歡聲笑語在大山之間回蕩。
“中藥材是全村的主導產業,去年收益不錯,所以今年又種了600畝前胡。”村綜合專干李芳說。
近年來,彭水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圍繞薯、煙、畜、林、藥等,確立以紅薯、烤煙、畜牧等為主導產業,以經濟林、中藥材等為優勢產業,以高山蔬菜、冷水魚養殖、特色糧油等為特色產業的產業發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縣已形成縣有主導、鄉有骨干、村有特色、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布局。2018年,全縣發展紅薯30.1萬畝,帶動貧困戶1.4萬戶;發展烤煙7.83萬畝,帶動農戶2200余戶,戶均增收10.83萬元;中蜂保有量10.8萬群,畜牧業總產值15.8億元;發展中藥材3.16萬畝,其中前胡2.1萬畝,居全國縣級單元前列。
另外,全縣發展鄉村旅游,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5條,農家樂等600余家;發展農村電商,實現電商服務村村全覆蓋,農產品網上交易約3.3億元;培育農產品品牌,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21個,市級名牌4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4個。
聚焦人才
確保后繼有人
保家鎮長窯村的李安定與周紅菊夫婦懂技術、懂管理、弄吃苦,經營的養豬場,每年純利潤達30萬元左右,是村里有名的致富帶頭人。
李安定這樣的致富能人,是彭水培育的農村致富帶頭人之一。
近年來,彭水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領頭雁”計劃,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3000余人次,培育致富帶頭人355人、新型職業農民638人;持續開展雨露計劃,扶持企業在鄉鎮(村)發展一批扶貧車間,開發農村公益崗位3438個,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8696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144元;以“近悅遠來”為目標,注重“筑巢引鳳”引進外來人才,注重就地孵化本土人才,推動資本、技術等資源流向鄉村建設,回引本土人才260人,招引各類人才937人。
彭水把人才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優化提升農業服務指導隊伍,培育壯大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加快發展返鄉創業青年隊伍,用好用活下鄉人才隊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著力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苗寨掩映中的現代農業園。通訊員 李紹標 攝
聚焦文化
煥發文明新風
“幾年前因為一場變故,我成為一名貧困戶,但是我不想當貧困戶。政府幫助我渡過難關,現在我自己發展肉牛養殖、玉米種植,今年一定要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在鞍子鎮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宣傳活動上,謝清從自身經歷出發,生動詳細地講解了自己的脫貧故事,贏得了在場群眾的陣陣掌聲。
除了開展脫貧先進典型的宣傳活動,彭水大力開展法治德治教育和時事宣傳活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培育鄉村文明新風,挖掘優秀鄉土文化傳承創新,優化升級鄉村文化供給。
近年來,彭水通過農民夜校講學、鄉村文化站(室)傳播等方式,開展宣傳宣講1200余場次,送演出、送圖書、送展覽、送電影、流動文化進村等活動4000余場。加強文物古跡、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保護。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等設施,全覆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工程建設,開展“文明新風進農家”、鄉村文明評選等活動。
農家樂人氣旺。通訊員 李紹標 攝
聚焦生態
建設美麗家園
黃家鎮白沙河村,美麗的鄉村環境,干凈的人行便道,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濕鞋,小車開進來……”庹銀財是村里的建卡貧困戶,他編起順口溜形容今天的美好生活。
庹銀財的美好生活,是彭水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必然結果。
近年來,彭水以“五沿”區域為重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推動實施“三改、五化、五提升”行動,著力塑造美麗鄉村新格局。2018年,全縣完成不安全住房改造1.96萬戶,改廚1萬戶,改廁1.3萬戶;實施水、路、電、訊、氣提升行動,建成村通暢公路325公里、通達公路245公里、人行便道510公里;提升13.87萬農村人口飲水,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提升農村電氣化水平,實現貧困村動力電全覆蓋;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推進益農信息社村全覆蓋;深入推進畜禽污染治理,大型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深入開展生態綜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14.6平方公里。
聚焦組織
保障安定有序
新田鎮人家村黨員活動室,不僅是全村黨員同志學習活動的重要場地,也是研究村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和陣地。
近年來,彭水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目前,全縣已完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一支一策”整頓提升軟弱渙散黨組織,選優配強296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培養村級后備干部527名,全覆蓋開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因村選派第一書記115名,精準選派駐村工作隊員950名。
圍繞法治有序、德治有效、自治有力的發展方向,彭水構建“三治合一”的鄉村善治新體系,建立村干部集中辦公、輪流值班、定期入戶走訪、“全程代辦”制度,完善“十不準”、“十公開”和“村財民理鄉代管”制度,實行組織生活計劃報備、全程紀實制度。
?
?
相關鏈接:
共述鄉村振興重慶故事“全國百家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啟幕
“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2019全國百家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明天啟幕 百名記者共話鄉村振興故事
宣傳鄉村振興、掃黑除惡 海口市總工會送瓊劇下鄉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