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央視《焦點訪談》1月16日以《生態治水 濕地入城》為題,點贊海口生態環境整治。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又上央視了!海口這項工作被《焦點訪談》點贊!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9-01-16 21:15

      央視《焦點訪談》1月16日以《生態治水 濕地入城》為題,點贊海口生態環境整治。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提起海南海口,大家馬上會想到綠水青山、碧海藍天,但是很多年里,海口的多條內河卻被嚴重污染,成了黑臭水體,周圍的居民不但享受不到潺潺流水的美景,反而備受污染的困擾。不過現在如果您再去海口看一看,會發現黑臭水體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個精心打造的濕地公園,水清岸綠、鳥語花香、白鷺飛翔,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濕地美景,幸福感大增。海口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治好了黑臭水體呢?

      鴨尾溪,全長2.1公里,流經海口市海甸島。沿著河邊一眼望去,河水碧波蕩漾,岸邊鮮花盛開,不時有市民在河邊散步,成了城市的一道風景線。過去的鴨尾溪可不是今天看到的這樣,曾因水體黑臭而臭名遠揚,2015年11月被住建部和環保部列入黑臭水體。居住在周圍的居民連窗戶都不敢開,更別說到河邊休閑散步了。

      近年來,隨著城市不斷擴張與發展,兩岸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超出市政管網承載能力,污水溢入鴨尾溪,導致水質變差,河道淤積。附近居民怨聲載道,雖然這些年鴨尾溪也一直在治理,但效果卻不理想。

      海口市美蘭區區長周健說:“過去我們治理是采用曝氣加挖淤這樣一些方式處理。曝氣就是讓空氣和水能夠更充分地融合,這樣增加水里面的溶氧量,達到相應治理目標,這種方式沒有對污水徹底截流。”

      過去采用“清淤”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河水黑臭的問題,但各種排污入河的管道依然存在,隨著污水長年累月排入河中,一段時間后,河水又變得臭氣熏天。如果說城市相當于人的肌體,那么內河就是血管,水質好壞影響著城市健康。一方面,海口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海岸風光,但城市內河污染卻大面積存在。曾經一度,包括鴨尾溪在內有十余條河常年重度污染,水體黑臭曾是這座城市流動的疤痕。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美舍河上。

      美舍河全長約16公里,水域面積約68萬平方米,是海口的母親河。從上世紀90年代起,水體水質日益惡化,美舍河成了海口的龍須溝,屢治屢污,污染難以根除。

      從2016年開始,海口市對黑臭水體進行徹底整治。

      對于鴨尾溪來說,這一次的治水改變了過去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法,海口治水辦對河道中的排污管道進行了全面排查,并接入河邊新建的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達標排放。

      海口市美蘭區區長周健說:“按照關于水體治理要截污納管,內源治理和生態修復的要求,通過對沿岸的14個排污口的截流,鋪設污水管道再加上一體化的處理設備,對大概6700噸污水集中處理,把過去直接排到河里的污水,處理成達標之后的水再排到鴨尾溪里來。”

      對于美舍河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污染在水中,根源在岸上。要想徹底治理美舍河,必須把入河的污染源摸清楚。

      海口市水務集團黨委書記鄧新兵說:“我們一共在上游排查了兩百多公里的管線,打開井蓋6000多個,調查500多個小區。我們要知道每一條污水管線它的來去,既要有來處,也要有去處。通過管網的摸排基本上掌握了,畫了一張圖。”

      摸清了管道,緊接著就是為每一條管道規劃它的去處,做到一管一策。有的接到主干管網,有的接到污水處理廠,有些污水通過濕地過濾的方式進行凈化,達標排放,這僅僅是第一步。美舍河的治理還打破了原有河道兩側與河堤都是硬化水泥立面的水利工程模式,而采取了生態治水的辦法,讓河流還原它本來的面貌。

      海口市水務集團黨委書記鄧新兵說:“簡稱三面光,就是堤岸和河底原來全部都是水泥構筑物,這樣既沒有生命也缺乏呼吸。打破以后重塑了藍綠空間的界限,重新塑造了一個自然生態彎曲的河岸線。這樣不僅為生物棲息提供了空間,讓水跟微生物、植物、土壤有更多的接觸空間,有利于他們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同時也構筑了一個水岸交融藍綠交織的生態廊道。”

      昔日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垃圾填埋場,現如今變身為百姓親水樂享生活的濕地公園。河岸同治對生態進行整體修復,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的更新能力,帶動濕地入城,是海口治水的新理念。在城市中,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同呼吸,共命運,和諧共生。這一生態修復理念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的治理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由八級梯田組成的滿眼綠色,很難想象實際上是一個生態污水處理廠,這里每天可以處置5000噸排入美舍河的生活污水。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家卓說:“這個濕地是兼具景觀和治污功能的,做了一個八級的梯田,水在流下來的過程中,通過一些污染物的攔截、過濾、凈化,還有一些治污的吸收、吸附,包括一些微生物的作用,對水起到一個綜合的凈化作用。”

      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不僅僅是一處美麗的城市景觀,更是一個綠色生態的污水處理設施。

      以往污水處理廠建設往往被周邊的居民強烈排斥,認為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而這個與傳統鋼筋水泥結構的污水處理廠不同,是一個綠色的基礎設施,受到了周邊居民的歡迎,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濕地美景,這一生態治理帶來的不僅僅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也不可小視。

      海口市水務集團黨委書記鄧新兵說:“原來傳統的污水廠處理污水每噸要一塊二,我們這個濕地處理污水只要2毛錢,平均每噸水節約了1塊錢。每年能夠節約150萬元。”

      美舍河畔的鳳翔濕地公園還成了孩子們學習自然知識的教學平臺,周末,在這里,松鼠學堂的老師正在給濕地保護的志愿者們上一堂生動的植物課。

    水菜花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水生植物,它對賴以生存的水質要求非常高,人們往往用水中有沒有水菜花的生長來判別水質是否受到污染。在美舍河畔的鳳翔濕地公園,滿眼綠色,水聲潺潺,河岸景觀融為一體,讓人徜徉其中,流連忘返。過來游玩的市民絡繹不絕。事實上,美舍河的治理攻防戰已經打了近20年。之前,治理手段主要通過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傳統模式展開,但效果始終有限,治標不治本。自2016年起,海口及時轉變治水思路,采取生態治水、河岸同治、全流域治理的模式,不斷融入海綿城市、基礎設施修復、城市更新理念,以美舍河為示范,以點帶面、逐個突破,繼而全面推動全市32個城鎮內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不僅解決了水體黑臭的頑疾,更打造了一個濱湖的生態呼吸系統,讓濕地在海口的城市中復活。不僅如此,通過沿河巡查還在美舍河入南渡江的上游,發現了天然的紅樹林的存在,并大膽將紅樹林栽在了美舍河中,獲得了成功。

    海口市水務集團黨委書記鄧新兵說:“不僅美化了河岸景觀,構筑了生態系統,增強了生物的多樣性,而且每公頃紅樹林每年能夠吸收200公斤的氮、20公斤的磷,對水質提升有非常好的作用。紅樹林是作為美舍河生態修復的一個標志物,美舍河的生態修復成不成功,紅樹林的生長是不是良好,起著關鍵性的引導和指導作用。”

    近幾年,海口市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鴨尾溪、美舍河、五源河這些昔日出名的臭水溝,先后變身城市里的濕地公園或濕地景觀,在消除黑臭水體的同時,還增強了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在抵御洪水內澇,調節氣候,保護物種的多樣性方面都顯現出效果,一舉多得。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家卓說:“這次治水綜合體現了一個生態的理念,將這個城市作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最小程度減少人類活動對于自然界的影響。可以看到在治理過程中將景觀和環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包括步道公共濱水空間的打造有機結合起來。海口這種做法,在全國來說具有示范和引領作用。”

      在海口,每塊濕地都有不同的規劃和修復方案,分不同的類型,依次推進治理。2018年10月25日,海口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在治理的同時,海口還立法保護濕地,2017年7月《海口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公布實施,理順了濕地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加大了保護修復力度。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海口東寨港自然保護區鳥類分類種類由119種增加至160種,魚類分布種類由2013年的204種增加至2016年的212種。水菜花、水角等瀕危植物恢復了生機。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得好好珍惜。但是珍惜環境、保護生態也需要講求方法。黑臭水體這個城市頑疾多年來久治不愈,為什么終于能治水成功?因為海口采用了生態修復、統籌治理的方法,以治水治污、濕地保護作為切入點,促進人、水、城和諧共生,不僅基本解決了黑臭水體,還帶動濕地入城,提升了城市的整體景觀。這是海口生態治水的新模式,各個地方、各座城市的自然環境都有自己的特點,也不妨因地制宜,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生態保護之路。

    ?

    [來源:焦點訪談] [作者:] [編輯:金慧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