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醫保卡變“購物卡”的漏洞
走進很多醫保定點藥店可以看到,一邊是排列整齊的藥品,一邊是包裝精美的保健品,甚至還有大量的衛生紙、牙膏等日用品。在這些藥店,醫保卡儼然成了“購物卡”。盡管一些地方醫保部門對醫療機構、零售藥店等開展了專項督查,打擊騙保違規行為,但據媒體記者多方采訪發現,目前有的地方仍然存在使用醫保卡購買日用品、保健品等行為。
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規定,醫保資金其實就相當于個人賬戶,資金只能用于支付在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發生的醫療消費。假若醫保資金用于購買非藥品商品,在某種意義上等同于騙保套現。這種行為,影響了醫保資金的正常運行,也違背了醫保制度設計的初衷。然而,通過醫保資金在藥店購買藥品以外的商品,或者直接套現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近年來,各地管理部門為阻止醫保資金濫用出臺了很多規定,但透支救命錢的漏洞仍舊存在。
導致此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恐怕與醫保制度設計上的先天性缺陷有關。由于我國法律并未禁止藥店兼營藥品以外的有關商品,藥店自然樂于擴大經營范圍。一些醫保定點藥店內設有非藥品專柜,為醫保資金被異化提供了渠道。對于消費者而言,醫保資金按規定只能用于門診醫療報銷和到藥房購買社會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藥品,那些身體健康、很少看病買藥的投保人,其醫保資金個人賬戶里積累了額度可觀的資金。這筆資金平常不使用,對當事人來說就是“資源閑置”。為了最大化利用不能取現的個人賬戶金,種種套現醫保賬戶金的手段應運而生。
從目前的制度設計來看,最大的難點是在實際的運行中,很難監控消費者購買的東西是藥品還是非藥品。如此明顯的漏洞,自然會有人去鉆。藥店有盈利的沖動,消費者有購物的需求,雙方一拍即合。這種看似你情我愿的“共贏”交易,實則是對集體利益的損害,不僅會對整體的醫保資金帶來潛在風險,更會影響醫保制度的平穩運作。
醫保資金作為一項公共資金,關系到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要根治其亂象,還得寄望于醫保制度設計上的進一步改良。
一方面,應完善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障體制,倘若能實現所有人從出生起便納入醫療保障體制中,那就會大量減少違規借用醫保卡的現象。另一方面,在加強醫保宣傳的同時,監管部門應該出臺更為詳盡的法規以規范醫保資金的使用,提高違規單位和違規使用者的違法成本,用剛性措施保證醫保資金不被藥店或醫院的違規行為蝕空。此外,可對個人醫保資金用度和刷卡激活憑證屏蔽等方面進行改良設計,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國家醫保局辦公室、財政部辦公廳日前聯合印發文件明確指出,今后醫院、藥店放任參保人盜刷醫保卡,不僅違規違紀,而且還涉嫌違法犯罪,將面臨法律的嚴厲制裁。如此一來,提高了盜刷醫保卡的法律成本,織密了醫保基金監管網,此舉對于維護醫保基金安全和參保人的利益大有裨益。
(作者:廖海金,系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市場監管局黨委書記)
?
?
?
相關鏈接:
第一批鼓勵仿制的藥品目錄將于2019年6月底前發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