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區居民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做到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習近平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讓人人共享發展成果的同時,如何更好發揮人民創造力,共同推動更好的發展?
中山市花園新村小區,有一面“微心愿”墻。今年8月15日,小區住戶“根叔”貼出一個“微心愿”:“復退軍人,長期病患,生活拮據,希望擁有一個電子血壓計監測血壓。”
很快,“根叔”就收到了一個嶄新的電子血壓計。在他的“微心愿”單上,認領單位(個人)一欄寫的是中山市直屬機關工委“愛·點餐”項目,完成時間是9月12日。
社區黨委牽頭建一個“微心愿”墻,一頭征集公布困難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工作生活需求,一頭協調轄區內單位、企業、個人的愛心力量來認領,通過這樣的“牽線搭橋”,激活社區中的公益力量,共創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加強社區治理,既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也要發揮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區居民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做到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
40年前的改革,老百姓“吃飽、穿暖、有錢”就是最直接的獲得感;40年后的今天,老百姓的獲得感體現在哪?
“參與感也是獲得感。”中山市政法委群眾工作科科長易劍說,“改革開放40年,人民群眾對生活的追求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讓大家在參與共建共享的過程中,既客觀地看到發展進步和階段性短板,又可以貢獻個人的智慧與能力,從中收獲幸福感。”
在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韓家脊社區內的三江首座小區,韓家脊社區黨委書記薛燕展示她的兒子認養的小樹(11月22日攝)。三江首座小區一共有39棵小樹被小區內業主的孩子認養。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 攝
四川綿陽游仙區韓家脊社區三江首座小區,是當地有名的“不賣房”小區。優雅融洽的生活環境讓很多業主感覺在這里是“買了一套房、安下一個家”,即使房價比周邊高很多也無人賣房。
“再多的想法說出來,不如讓業主參與進來。”韓家脊社區黨委書記薛燕講起社區共建共享的探索時滔滔不絕——
通過兒童“認養小樹”,整合家長資源成立“愛心家長會”,既解決孩子集中照護的問題,還發動大家參與公益和社區共建;通過召開“居民議事會”,搭建起把各方意見轉化成解決方案的平臺,實現決策民主、方案公開、廣泛參與、群眾滿意;通過“家風家訓”評選,吸引居民熱愛傳統文化、追求良好道德風尚,共享文明和諧家園……
同在綿陽的涪城區迎賓社區,成立了“公益愛心儲蓄所”,倡導“人人都有參與社區共建共享的權利和義務”,即便是老弱病殘,也能通過一點一滴的奉獻“儲蓄”愛心,收獲社區大集體的認可與回報。
“通過社區共建,大家互幫互助,社群關系更加和諧了。”迎賓社區黨總支書記舒明英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