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水清岸綠,景觀層次豐富深受市民歡迎。 記者 李天平 攝
不看儀表,這里分不清東西南北,分不清白天黑夜。在地下大約50米深處的海口南渡江引水工程中部輸水隧洞施工現場,連新鮮空氣都是稀缺物質,有一群人在這里夜以繼日地一米一米地掘進,一干就是3年。
在輸水隧洞新增1號支洞附近,從地下深處清運出來的土石約8.5萬立方米,堆積成山。“這應該是永久的堆積土石山,就像一座引水工程紀念碑。”10月18日,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南渡江引水工程總承包項目部黨總支書記程想軍說,這也是海口市上下參建人員,以及全體施工人員發揚工匠精神筑渠引水的見證。
長期以來,海口五源河、美舍河等濕地河流在枯水缺雨季節,水流量難以滿足濕地生態系統對水的需求。海口開展城市更新“五化”先行,改善市民生活,保護生態環境,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南渡江引水工程這一“國字號”水利項目,就是奔著這一主題而來的。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將大大緩解城市發展用水壓力,五源河、美舍河等城中的濕地也將通過特別建設的引水渠道,得到充足的水源補充,告別缺水的日子,以“水靈靈”的姿態迎接市民游客。
記者 黎光 周雪君/文 李天平/圖
工作人員在南渡江引水工程中部供水線路輸水隧洞中緊張施工。李天平/圖
遁地穿行 筑起地下輸水通道
南渡江引水工程中的地下工程施工表面看起來安安靜靜,地下則是“戰火紛飛”。
在新增2號支洞施工現場,地下隧洞施工就像一場戰役,不同的專業隊伍協同作戰,各有拿手絕活,一環緊扣一環。對付地下堅硬的土壤和巖石,打頭陣的是風鉆部隊,高速運轉的鉆頭先在土壤和巖石上打出多個深達2米的孔。接著爆破手沖上,在孔中填滿炸藥,埋入引爆線,所有工人后撤至安全范圍,躲在障礙物后面。轟隆一聲巨響過后,土石紛飛,灰塵彌滿。面對一地碎土石,清運部隊迅速進場,運走土石,清理出工作面來。剛爆破清理出來的隧洞僅有一米左右長度,洞頂、洞壁隨時可能掉下土石傷人。此時“一襯”部隊介入,先是給洞頂洞壁安裝上鋼板拱頂,進行內襯鋼板加固,再由噴錨工人進行噴漿固定,完成洞頂洞壁的第一次洞襯支護施工,即第一次“裝修”,成為“半成品”隧洞。
隨著工程的實施,“半成品”隧洞不斷延長,二次“裝修”部隊上場,實施“二襯”工程。工人先是鋪裝底板鋼筋、澆筑混凝土,厚達40厘米的底板混凝土完成。接著給洞壁和拱頂全部安放鋼筋骨架并焊接牢固,這時專門訂制的12米長鋼模臺車開始發揮作用,進行側墻和頂拱封閉,側墻和頂拱的混凝土一次澆筑成型,與先前澆筑的洞底板形成密不透水的巨大管道,這一段才算大功告成。一段接著一段干,最終,整條地下隧洞就會連成一條完全的地下鋼筋混凝土輸水管道。
南渡江引水工程中部供水線路輸水隧洞中工作人員焊接鋼筋。李天平/圖
“水軍”攔路 “抽封堵”絕招應對
新增2號支洞洞口,最顯眼的是兩臺鼓風機和一條抽水管。鼓風機向里面送新鮮空氣,抽水管向外面送水。“地下施工,最常見的障礙就是挖出地下水來。新增2號支洞水患嚴重的時候,整條開挖出來的隧洞都泡在水里。”中國葛洲壩集團南渡江引水工程總承包項目部隧洞工程處處長羅成介紹,這時候就要先停工,不停地抽水,水位降低后組織隊伍堵住水源。一些洞段水情嚴重可以考慮先封起來,水患不嚴重的洞段先行施工。
羅成介紹,南渡江引水工程隧洞施工中的“攔路虎”不少。受圍巖巖性及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等因素影響,出現了水淹、突水突泥、頂拱坍塌、隧洞冒頂、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施工難度大,進度緩慢。
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中國葛洲壩集團南渡江引水工程總承包項目部請來專家現場解決實際困難,把脈會診,全面梳理隧洞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合理建議。在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后,優化施工組織方案,采取帷幕灌漿和地表灌漿相結合等方式,合理調配資源,嚴把質量安全關,爭分奪秒地推進隧洞施工進度。
工作人員結束上午的工作準備午休。 李天平/圖
火力全開 確保工程如期完工
10月18日中午,新增2號洞施工現場,來自重慶的噴錨工人曹友平,暫時結束了上午近6個小時的工作,和工友們一起往洞外走,午飯時間到了,他們可以休息一會兒,工作由下一個工序的工人們接班干。洞中溫度高于洞外,有30多度,打混凝土時溫度更高,工人們工作起來都是一身大汗。“剛開挖時,隧洞一頭通、另一頭未挖通,溫度相對更高。現在兩頭打通,好多了。”羅成說,每個洞口都會有鼓風機往里面送風,但是隧洞距離較長,送達的風量相對不足,所以洞里洞外空氣質量不一樣。
隧洞中工人三班倒,洞挖到哪長明燈就亮到哪,24小時全天施工。由進口到1號支洞段全長4400米,開挖已經全部結束,接下來就是澆筑底板,安裝側墻和拱頂鋼筋。10月18日,隧洞底板鋼筋安裝正在加緊進行,電焊火花在光線相對不足的隧洞中顯得格外刺目,這是工人正在焊接鋼筋骨架。“鋼筋焊接要求很高,兩根鋼筋對接,必須雙面焊到搭接長度才算合格。” 隧洞工程處現場管理人員劉才彪一邊認真檢查焊接質量一邊說。
南渡江引水輸水隧洞屬于海口中西部城市供水線路,設計流量為8.2立方米/秒。由于這條輸水隧洞工程量相當大,一個部位一天只能開挖并固定兩米左右,因此僅從一端或上下游兩端同時開挖,進度是非常慢的。
辦法總比困難多。為進一步加快施工進度,經參建各方共同協商,設計單位在原設計的3條支洞同時動工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了4條支洞,共有7條支洞,加上隧洞進出口,目前共有16個工作面,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展。目前,隧洞開挖完成8625米,占總長的67%;二襯混凝土底板完成3402米,頂拱完成856米。
“海口城市發展快,用水量日益增多,南渡江引水工程能早一日完工,就能早一天發揮效用。”程想軍表示,項目部科學安排工期,人員輪班、機器不停,全力推進,一定要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10月18日,南渡江飲水工程中部供水線路輸水隧洞中工人正在固定鋼筋。記者 李天平 攝
隧洞有多大?汽車告訴你
記者黎光 周雪君
南渡江引水工程中部供水線路輸水隧洞為整個引水工程關鍵線路。那么這個隧洞要建多大才能滿足城市需要?10月18日,記者親身體驗后最直接的感覺就是,汽車開進去寬敞有余。只不過,你要學會摸黑從隧洞中倒車出來。
南渡江引水工程中西部供水線路輸水隧洞全長12.96公里,包括隧洞進、出口段及7條施工支洞,具有“線路長、工期緊、任務重、難度大、風險高”等特點。輸水隧洞全程采用無壓洞型式,城門洞型斷面,設計最大開挖斷面寬4.2米、高4.6米。隧洞全斷面進行鋼筋混凝土襯砌,襯砌厚度40厘米,襯砌后斷面寬3.2米、高3.6米。就是說,二次“裝修”過后的輸水管道,仍然凈寬3.2米、高3.6米。
盡管隧洞的數據不算小,但在隧洞相對黑暗的環境中開車仍需要勇氣和技巧。在隧洞施工情況下,汽車開進去也只能倒出來。施工期間,每隔一定距離會開挖一處錯車道,隨著隧洞二襯工程的施工結束,這些錯車道會被封住,不復存在。
當然,困難只是針對沒進過隧洞的人。對于常年在隧洞中施工的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工人來說,隧洞中開車并不算什么。工人開著簡陋到極點、全車覆蓋著水泥渣的卡車來去自如,令人只有佩服的份。
?
?
相關鏈接:
海口市民:美舍河、南渡江便是詩與遠方·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