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上半年海南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水平位居全國第6,增速位居全國第2
“五個一”驅動產業扶貧 精準發力“頭等大事”
記者 傅人意
脫貧攻堅作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是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底線目標和“試金石”。今年是脫貧攻堅整改年,近期發布的一組數據,凸顯了我省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心之大、力度之強和“成色”之足。
9月11日,低空俯瞰陵水本號鎮軍普村火龍果基地,整齊壯觀。貧困戶在該基地工作,每天能得到100元工資收入。記者 武威 攝
今年上半年,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7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41元,同比增長13%,增速快于全省農民平均增速4.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快2.7個百分點;海南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水平在全國位居第6位,增速在全國位居第2位,同比提高10位。
這是海南日報記者9月11日在陵水黎族自治縣舉行的全省產業扶貧現場會上獲悉的消息。在產業扶貧政策的帶動下,我省推行“五帶動全覆蓋”產業幫扶模式,加大農業產業扶貧項目資金投入,幫助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增收,實現貧困戶產業組織化全覆蓋,以“一塊林地、一片果園、一片菜地、一群畜禽、一門技術”“五個一”驅動產業扶貧,圍繞新支撐、新格局、新模式、新動能精準發力脫貧攻堅。
新支撐
投入產業扶貧資金
助力“五帶動全覆蓋”
9月11日,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潤達產業扶貧基地內,一個個巴掌大小、綠油油的“美月西瓜”已經掛果,工人正在流水線上熟練地挑揀并打包。
“基地積極響應陵水產業扶貧‘政府+龍頭企業+產業基地+貧困戶’模式,對英州鎮1864戶(8101人)貧困戶進行整鎮幫扶,使16個村都成為小股東,1864戶貧困戶都成為股民,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陵水潤達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斌介紹。
傳味文昌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公司在抱羅鎮、重興鎮等14個鎮實施農業產業扶貧項目,跨鎮鏈接帶動貧困戶1601戶5813人。
9月11日,陵水英州鎮走所村貧困戶黃亞裕正在澆灌苗圃,該村發展花卉產業,讓農戶在自家庭院領養花卉苗圃。記者 武威 通訊員 陳思國 攝
依托龍頭企業帶動,促貧困戶增收脫貧,是我省全面推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享農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農場、致富能人帶動,覆蓋所有貧困戶的“五帶動全覆蓋”產業扶貧模式的縮影。
在陵水文羅鎮五星村,前段時間發生了一件“喜事”:媽媽制造海南黎錦合作社在這里落戶。這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攜手唯品會在海南成立的第二家媽媽制造海南黎錦合作社,并獲得15萬元的項目扶持資金。
陵水文羅鎮五星村新型農民種養合作社養殖基地,工作人員在給五黑雞投食。本報記者 武威 通訊員 陳思國 攝
五星村黨支部書記、致富能人黃麗萍介紹,根據村內的勞動力資源和技術資源,村里還建立青蒲豪豬合作社、五星村五黑雞養殖合作社等,產業發展均卓有成效。目前,全村已有133戶562人脫貧。
據悉,今年6月,省農業廳、省扶貧辦聯合印發《關于推行農業產業扶貧“五帶動全覆蓋”模式促進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的通知》,提高產業幫扶組織化程度。全省有“五帶動”主體1917個參與農業產業扶貧,其中企業227個、共享農莊25個、合作社1028個、家庭農場49個、致富能人538個。全省有6.5萬戶貧困戶分別與1610個幫扶主體和5.2萬個幫扶責任人簽訂幫扶協議,全省組織化程度平均為90%。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投入農業產業扶貧項目資金8.21億元,支出6.3億元,覆蓋帶動貧困戶5.56萬戶23.7萬人。
新格局
“一村一品”辟富路
特色產業上臺階
盡管已入秋,但走進海口美蘭區三江鎮茄丙村蓮霧基地,依然滿眼蒼翠。
“我們種植的蓮霧叫泰國紅寶石,脆而多汁、甜度適中,之前很多人專門從城里開車來這買蓮霧呢。”脫貧戶鄧妚芳高興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她把家里9畝閑置地入股蓮霧種植合作社,不僅有穩定的土地租金收入,每年可以享受利潤分紅,還能在家門口的基地打工。
茄丙村利用原先的橡膠地發展蓮霧經濟,成立福寶紅寶石蓮霧種養專業合作社,轉產蓮霧種植,逐步形成跨區域連片發展的蓮霧產業帶基地。該基地的泰國紅寶石蓮霧一年上市兩季,今年總產量預計達80萬斤。目前,已吸納建檔立卡132戶509人及低保戶29戶31人發展規模化產業。
蓮霧產業成為該村發展“一村一品”開啟致富大門的“敲門磚”,不僅如此,特色產業還“接二連三”——三江鎮還準備投資成立海南豐惠佳生態蓮霧觀光產業園,在此打造共享農莊,提高農業附加值。
瓊中紅毛鎮毛西村種植百香果,發展“一村一品”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朱德權 秦海靈 攝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嶺腳村上個月剛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蠶苗由鎮政府和合作企業提供,村民負責養殖,半個月可養一批蠶,相當于一個月領兩次工資,目前市場收購價20元/斤。”嶺腳村致富帶頭人陳世錦告訴記者,“目前全村有38戶村民種桑養蠶,灣嶺村原有23戶貧困戶,截至去年底,已脫貧21戶。”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實施短、中、長相結合發展模式,在發展傳統農業產業橡膠、檳榔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紅毛丹、芒果、益智、黃秋葵、百香果、花卉、黑山羊等特色種養產業。目前,紅毛丹收獲面積1.8萬畝、芒果收獲面積1.1萬畝、益智種植面積3.6萬畝、百香果種植達1567畝、黃秋葵種植面積5200畝、黑山羊養殖1.96萬只。
省委七屆五次全會通過的《海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指出,要幫助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增收,千方百計提高貧困戶的產業覆蓋率,2019年要達100%。要打造百家現代省級農業產業園,支持建設100個“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扶貧示范基地。
新模式
“扶貧車間”開到村口
貧困戶參與度高
在陵水本號鎮大開村的荔枝樹下,一群村民指尖飛舞,正在編制竹藤。
“一天能掙60元,一有活我就來干,平均每月有600元的額外收入。”貧困戶高尚君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在村口就業既能干農活又能掙外快,編一個竹藤,企業支付20元工費。
9月11日,陵水本號鎮大開村村民正在編制竹藤,在村門口就業既能干農活,又能掙外快。 記者 武威 通訊員 胡陽 攝
陵水藤竹公司負責人符道偉介紹,去年至今,公司已經組織貧困戶培訓藤編技能四次,教會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成品將銷往電商平臺,每個售價100多元。
近年來,大開村以美麗鄉村建設和庭院經濟發展為契機,發動農戶整合家庭院落的空閑土地,結合大開村的產業發展和景觀資源,積極種植菠蘿蜜、蓮霧、檳榔等熱帶作物,發展庭院養殖,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有效促進了農民在家門口增產增收。
“大開村共有村民35戶、1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75人。”大開村黨支部書記鄧丕欽介紹,目前全村發展庭院經濟種植菠蘿蜜約120畝、檳榔約130畝、蓮霧約10畝,每戶平均每年可實現增收1000余元。此外,依托村集體發展小黃牛養殖、牧草種殖產業,每年給予貧困戶不少于2000元的產業分紅,貧困戶還可在村辦企業務工就業以增加收入。通過“庭院經濟+扶貧產業”雙向帶動,截至2017年底,大開村已有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實現脫貧。
9月11日,陵水本號鎮大開村以美麗鄉村建設和庭院經濟發展為契機,發動農戶整合家庭院落空閑土地種植熱帶作物,促民增收。記者 武威 通訊員 胡陽 攝
截至目前,陵水累計完成種植庭院經濟1.71萬畝、道路經濟496.7公里,受益農戶1萬多戶。
省農業廳負責人表示,我省將推廣陵水經驗,鼓勵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五個一”,即一塊林地、一片果園、一片菜地、一群畜禽、一門技術。為了進一步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各市縣將盡快落實“經營純收入當年達4000元以上的貧困戶家庭,給予每戶1000元獎勵,用于支持貧困戶發展生產”的政策。
新動能
金融扶貧“注活水”
給貧困戶“上保險”
目前,我省產業扶貧主要集中在種植業和養殖業,但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收益,有的扶貧產業抗風險能力還不夠,可能會導致有些農產品價格下跌及銷售困難,對年底產業收益造成影響。金融政策的扶持,無疑給產業扶貧上了一道保險。
9月12日,瓊海嘉積鎮脫貧攻堅黃崖靈芝蘑菇培訓種植基地,農戶們忙著干活。海南益芝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公司+貧困戶”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蘑菇種植產業,已與嘉積鎮280戶貧困戶達成合作協議。記者 袁琛 攝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村民把橡膠種植產業稱為“綠色銀行”。近年來,受國內外市場供求關系等因素影響,橡膠價格持續走低。為了守住農戶的“搖錢樹”,白沙率先開展橡膠收入保險試點,為打安鎮2867戶膠農種植的4萬多畝開割橡膠投保收入保險,保險總產量2500多噸,第一周期每公斤橡膠預計收益2.25元。同時,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支持下,白沙全面鋪開“期貨+保險”工作,今年總計籌集資金1340萬元,為全縣11個鄉鎮、預計產量2萬噸的橡膠辦理了投保,第一期預計收益約500萬元。據悉,下一步,我省各市縣將推動橡膠價格(收入)保險政策落地,促進貧困膠農增收。
越來越多貧困村民受益于金融政策,有了底氣和本錢發展產業。“如果今年沒有銀行給我貸款5萬元,我很難自己發展養鴨產業!” 定安縣卜優村貧困村民周忠標激動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據統計,全省金融機構已為6082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1.58億元,歷年累計為4.86萬戶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15.07億元,覆蓋率為32.29%。
《海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我省將優化扶貧再貸款管理模式,2018年-2020年發放扶貧和支農再貸款7.8億元以上。
相關鏈接:
海南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
海南全省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現場會在陵水召開
海南三亞投資近2000萬元建23個農業產業扶貧項目
海南19市縣區同臺大比武 扶貧工作老鄉來打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