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助力居家養老
接單,取餐,送餐……看上去,在廣東省廣州市工作的外賣小哥蔣崢每天的工作并無特別之處。但在廣州市越秀區老人何婆婆的眼里,這位樸實熱情的送餐小伙子卻像是一位最親近的街坊,平日里大事小情都可以找他幫忙。從外賣小哥到鄰里親人,這一變化背后體現著一種新型的“互聯網+養老”產業正在逐步興起。
送餐試點受稱贊
從去年9月開始,網絡訂餐平臺“餓了么”在廣州市越秀區、荔灣區街道展開試點,推行針對老年人的訂餐服務,為部分無法到社區長者食堂用餐的老人送餐上門。據統計,接受服務的老人平均年齡為78.2歲,其中87.7%的老人行動不便。
在這一服務推廣之初,25歲的蔣崢剛好入職成為了一名外賣送餐員,便參與到了項目中。據了解,其他的送餐服務平均用時約為28分鐘;而為老人們送餐,平均用時僅為8分鐘。普通的送餐服務,餐到了送餐員就會離開,而為老人們送餐,送餐員在老人家中逗留時間是其他送餐服務的12.7倍。以蔣崢為例,他除了會風雨無阻地為老人們準時送午餐,還會進門陪著獨居老人嘮嘮嗑,為身體不適的老人送上藥品,偶爾碰到老人家中燈泡壞了,他還會幫老人換上新的。
送餐的同時也送溫暖,這就是老人們和送餐員們感情越來越深的原因。從去年9月初至今,此項訂餐業務增長幅度為286%,越秀區建設街“互聯網+長者配餐服務”更是榮獲了廣州街坊點贊榜十佳。
居家養老有幫手
在優質送餐服務的基礎上,老人及其子女們還普遍期待著更多的養老服務能夠互聯網化,上門醫療、推拿護理等上門服務在老年人中也有著很大需求。在今年7月,“餓了么”試點推出了“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關注老年用戶的健康。
近日,在越秀區居住的張先生一家就體驗了一次該服務。張先生70多歲的母親剛做完手術從醫院回家,恰巧張先生有急事要外出,無法照顧。于是,他在線下單了居家照護服務,包含15項基本生活照護和7項專項生活照護等,服務4個小時,花費168元。張先生告訴筆者:“項目中還包括心理溝通、術后陪護等,非常專業。”
手機下單包括居家照護、住院陪護、關節康復、偏癱康復等多個項目在內的上門服務,價格從158到248元不等。這些服務由專業的第三方進駐企業來提供?!梆I了么”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上門服務的是送餐員,今后則可能會是心理專家、康復專家。
廣闊市場待開發
已經有更多的企業瞄準了“互聯網+居家養老”的市場。
2017年我國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預計到2050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占總人口的34.9%。這意味著,將近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0歲的老年人。在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的環境下,市場投入養老服務業無疑是一個新的嘗試,為養老服務新模式帶來更加積極的探索。
雖然當前中國老年健康服務仍處于初始發展階段,但隨著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社會資本進入養老行業的積極性正在逐步提高,在未來,老年人將有更加多樣而豐富的養老選擇。
?
相關鏈接:
海南出臺互聯網企業基本數據庫管理實施細則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獎勵辦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內容管理從業人員管理辦法
海南儋州鉚足干勁精做互聯網文章 建設互聯網產業城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