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州國家農業公園,類似這樣的現代農業,正在進行著大膽地探索和實驗。就在盧長坤的蔬菜園子不遠處,一種成規模種植的經濟作物吸引了記者,它叫玫瑰香橙。這是從意大利引進的新品種,當地把它當作主導產業在規模種植。
萬州區果樹站副站長汪小偉說,未來他們要把玫瑰香橙發展到20萬畝,產量30萬噸,“這也叫地理標志產品,跟我們的氣候關聯太強了。”
當地從這種經濟作物上不僅看到了經濟價值,更看到了生態價值。汪小偉告訴記者,在柑橘種植上,他們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減少了面源污染,相較大田作物,使用的農藥和化肥量也變小,這是對生態的貢獻。從2010年到現在,長江沿岸發展了8萬畝玫瑰香橙,提高了森林覆蓋率。
生態和產業雙贏,這種“環境友好型”的種植方式正在改變著三峽庫區的農業面貌。在云陽縣盤龍社區,當地也通過柑橘種植找到了綠色發展的路子。在云陽縣的長江南岸,2000多畝柑橘園筑起了一道綠色屏障。
云陽縣盤龍街道活龍社區居民委員會整潔的辦公場地,由于下雨,當地村民在這里向記者介紹他們的綠色發展新路子。(管昕 攝)
云陽縣林業局局長向貴平說,經濟林也能發揮生態保護的作用,栽果樹,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云陽縣的采訪結束時,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雨后,一道彩虹浮掛在空中,讓記者一行格外驚喜。黃昏時分,記者們回到客輪,準備開往下一站——巫山縣。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心中的長江經濟帶新路子什么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