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可能剛開始沒覺得,但是在幾次后他們就會發現自己還不上這個錢,又不敢向家里要,只能以貸還貸,由剛開始的幾千元變成了上萬元,最后超出了一個家庭所能承受的極限……學生是否知道,父母僅僅為了掙上幾千塊錢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這些努力最后卻成了別人的嫁衣……”
李曉康信件中的部分內容。
近日,19歲的大男孩李曉康(化名)將一封特別的信件送到山西晚報編輯部,信的關鍵詞是“網貸平臺”。
李曉康,呂梁人,原本在省城一所高校讀書。然而,僅僅讀了一個學期,他就因為在高利貸校園網貸平臺欠下連本帶息15萬元,讓不富裕的家庭為了還款欠下很多外債,再加上貸款平臺各種催款,他最終選擇了退學……
美好的大學生活就這樣結束了,這一切讓他猝不及防。于是,他把自己的經歷寫了下來,想給更多大學生以及即將升入大學的學生們敲響警鐘。
為掙學費去創業 做生意虧了在網貸平臺借錢
李曉康的家在呂梁,一家人靠務農維持生計。目睹父母的辛苦勞作,李曉康想自己掙學費,進入大學后,他嘗試自己創業,和好朋友王坤(化名)合伙做起二手車的生意。但沒多久,因為失誤出現了虧空,資金周轉不開。急于彌補虧空的兩人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錢,這時,王坤偶爾發現一個校園網貸平臺,其實就是一個網站的鏈接,對方說這是給大學生的福利,只有學生才能使用如此便捷的方式。
短時間就能借到一筆錢,二人于是決定貸款,他們通過此平臺貸了近4000元,但因為平臺要扣除相關利息等費用,最終拿到手的只有2000多元。雖然拿到的錢不多,但操作非常簡單,對方會打電話或發信息提醒如何操作。“只要打開對方發過來的網站鏈接,點擊幾次‘同意’就能完成操作,一兩個小時后,錢就打到了自己的卡上。”李曉康說,還錢時,根據對方要求打到銀行卡或支付寶賬號上。
本想著資金周轉開了他們很快就可還上這筆錢,沒想到生意沒有起色,還賠了不少,他們沒了償還能力。之后,他們只能以貸還貸,又在其他網貸平臺上借錢還這4000元。李曉康說:“有些貸款平臺的利息非常高,比如你借1000元,他只會給你700元,然后讓你一周內還1000元。”這樣一來,就相當于一周內借用700元,但利息就達到300元。李曉康知道這樣的平臺利息高,但因與銀行相比,這一平臺拿到錢的速度特別快,就硬著頭皮拆東墻補西墻,“有的平臺會告訴你要還多少利息,有的平臺就像騙人一樣,你根本不知會有多高的利息。耽誤了一天沒及時還上錢,第二天就多了280元。”
拆東墻補西墻多了,利息更是滾滾而來。短短半年,李曉康和王坤共借款8萬余元,實際到手的只有4萬多元,最后連本帶息需歸還15萬元,這其中的大部分錢是李曉康借的。
還債壓力大 催款手段多 他選擇退學去打工
除去這些債務,平臺的各種催款手段也讓李曉康崩潰。“有的平臺會拿到你的通訊錄,給輔導員打電話,給你的朋友、同學、親人發短信;還有人打電話說,‘我們這還是文明催款了,可別等到那些催收的人上門找你,他們可是有各種手段的。’”李曉康說。
李曉康的父親李師傅知道兒子欠了債,也是因為被催債。今年正月的一天,催債電話打到李師傅手機上。由于家里條件不好,他只能四處借錢,幫兒子還了十來萬元,但是現在到底還剩下多少沒還,他也不清楚。李師傅說:“我只能向親戚們借錢幫他還一些,總之先別讓他背債了。”李師傅對兒子的二手車生意也完全不知情,他說兒子常年在外面,父子倆也沒有好好溝通過。
李曉康和父親曾經去公安部門咨詢過,民警告訴他們,這樣的事情特別多,只有通過法律途徑去法院起訴才能解決,他們也沒辦法幫忙處理。李曉康說:“我想著既然這些平臺都能夠在手機軟件市場上存在,他們肯定也有自己合法的理由,我們要去起訴太難了。讓父親跟著我擔驚受怕真是非常愧疚,有些電話打過來出言不遜,動不動就說到人命,我每天都在恐懼中度過。”
因為兒子欠下高額債務,李師傅短短半年蒼老了很多,身子骨也沒以前結實了。
沒把大一上完,李曉康就退了學,在外面打工賺錢,希望能把欠款早日還上。7月18日,記者再次聯系李曉康時,他說雖然父親幫他還了大部分錢,這幾個月自己打工也還了一部分錢,但欠的錢依然沒有還清,因為利息很高,現在還欠幾萬元。
對于兒子退學的事,李師傅說:“一個原因是他不想念書了,想繼續還錢,家里負擔實在太重了;另一個原因是要債的總是打恐嚇電話,我也怕兒子不安全。”說到這里,他重重地嘆了口氣。
李曉康退學了,王坤因為貸款數額較小,家里人幫忙還上了貸款,目前還在正常上學。李曉康特別想給其他大學生說:“作為一名學生,如果知道金錢來之不易的道理,知道哪些是真正愛你的人,你就不會去傷害你的父母。若直接與父母溝通,我相信,你的父母肯定會原諒你。但是你不主動說出來,你的未來就毀在自己手里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