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拳升級減負 抗癌藥降價加速
抗癌藥話題近來引發熱議,讓更多目光投向這一關乎生命健康的市場。近年來,中國在促進抗癌藥降價方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醫保準入談判、進口零關稅、加快境外新藥上市審批、鼓勵藥品創新和仿制……為了讓癌癥患者用上好藥、用得起好藥,更強的配套政策和更大的降費空間正在路上。
“國家談判”進入“第二季”
近日從國家醫療保障局獲悉,2018年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工作將要開始。繼2017年之后,又一批“救命藥”有望通過談判大幅降價進入醫保。
去年,包括赫賽汀、美羅華、萬珂在內的15個癌癥治療藥品通過談判降低價格。此前,這類靶向藥雖然療效確切但價格較為昂貴。通過談判,藥價的平均降幅達44%,最高降幅達70%,令患者經濟負擔大大減輕。
層級頗高的“國家談判”,顯示出中國對于抗癌藥的重視。所謂“談判”,是指醫保機構與相關醫藥企業代表進行價格協商,最終確定相關藥品的支付標準。此前曾有報道稱,在去年的談判中,現場很安靜、很嚴肅,砍價特別狠,超出企業的預期。
而據了解,就今年的談判,國家醫保局已委托相關協會召開部分企業溝通會。參會的10家外資企業和8家內資企業相關代表表示,將積極配合國家醫保局做好本次談判工作,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真正讓患者用上好藥、用得起藥。
進入“第二季”的國家談判也引起了外媒的關注。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指出,中國將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報道援引某歐洲制藥廠一位高管的話:“這將是一場緊張激烈的談判。”
事實上,高價抗癌藥進入醫保目錄也是患者、企業、醫保的“三贏”,將有效平衡患者臨床需求、企業合理利潤和基金承受能力。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醫保而言,通過談判降低抗癌藥價格,能夠在保障患者用藥的同時,確保醫保基金平穩運行,有效控制醫保基金支出和社會醫藥費用負擔。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納入醫保目錄有嚴格的程序,并且由于基金承受能力等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市場上的產品都納入藥品目錄,留有適當的競爭對國家發展是有好處的。
而對藥企來說,“以價換量”的收益也不容小覷。據了解,2017年談判進入目錄的全部36個藥品中,2017年的終端總規模增速超過26%,銷售量增速遠超銷售額增速,預計銷量增速平均在40%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對外資藥企而言,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是最大的吸引力。因此,借國家談判的機會納入醫保是非常實際的選擇。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作為醫藥市場最大的國家,中國應該以強硬態度出重拳,進一步促使藥企主動降價。同時通過“誰降價、誰獲益”等方式,給藥企降價以一定的動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