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瓊中重點發展短期特色產業,輔助扶持中長期收益型產業——
量身定“套餐”扶貧有“一套”
今天清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金屏村脫貧戶王興代騎著摩托車前往自家桑地。
“先割桑葉喂蠶寶寶,再去照顧合作社里的五腳豬和竹貍,中午抽空還得去山油茶基地除草……”王興代告訴記者,他每天忙碌而又充實。
誰能想到,幾年前王興代根本不了解種桑養蠶、竹貍養殖、山油茶種植知識,更別說發展這些產業了。“過去全家人僅靠種植幾畝水田維持溫飽。”王興代說,沒技術、沒本錢,村民們誰都不敢輕易冒險嘗試,就怕血本無歸。
“可喜的是,瓊中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后,推出一項項惠民政策,特別是在產業扶貧方面,政府不僅發放種苗,更讓我們掌握了致富技能,大家發展產業的信心也有了。”王興代說,2016年,他通過當地政府及扶貧干部的幫助,嘗試發展多種產業,年底順利摘掉了“貧困帽”。脫貧后的這兩年,不僅是他大步邁向幸福路的兩年,也是村里變化最大的兩年。
蜜蜂養殖合作社、竹貍養殖合作社、五腳豬養殖合作社,金屏村村民根據自身興趣及條件,紛紛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多元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模式。如今的金屏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式平頂房。
“今年,村民們已經賣出了第二批蠶繭,年底還能領到各個合作社的分紅。”金屏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大君說,如今政府對產業扶持的力度越來越大,大家不再僅僅依靠傳統的產業生活,預計金屏村所有貧困戶都能在今年年底脫貧。
據了解,近年來瓊中結合市場需要、農民意愿和特色產業發展趨勢等因素,重點發展桑蠶、養山雞、養鵝、稻魚共生、養蜂5類短期特色產業,輔助扶持發展養羊、養牛、益智種植、油茶產業4類中長期收益型產業,因地制宜為貧困戶制定產業扶貧“套餐”,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帶領貧困戶奔向致富路。
瓊中努力以“繡花”之功逐步攻破產業扶貧難關,引導農戶激發內生動力。瓊中扶貧辦主任吳坤俊表示,瓊中走短平快、中長期相結合的多元產業化扶貧發展思路,推行“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種養大戶)+基地+貧困戶”等4種產業扶貧模式,率先在全省實行農村“三變”(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改革、農業特色產業保險和帶動獎補政策,以林下經濟為持續發展生態產業,穩步實現脫貧致富。
(本報營根6月27日電)
相關鏈接:
瓊中舉辦禁毒主題書畫比賽 用書畫宣傳禁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