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支招江東新區水網建設規劃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到海口江東新區做專題研究
海南省水務廳和海口市政府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到海口江東新區做水網規劃專題研究。25日,他就海口江東新區的防洪排澇、抗風暴潮、海堤建設、供水問題、供水來源、治理污水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按“八”字形設兩條分水渠
“防洪第一要緊的是,在海口江東新區南部的高地和北部的平原相接壤的等高線上,按‘八’字形設兩條分水渠,把洪水分向西邊的南渡江和東邊的東寨港。”經過調研后,王浩結合江東新區降水量、臺風期、干旱期以及地形地貌等條件,提出要同時解決防洪排澇、抗風暴潮的問題。“這是在江東新區內部的第一道防線,新區外部還有第二道防線。”他說。
王浩建議,江東新區內的城市和農村不要截然分開,城鄉結合、城鄉一體恰恰是海南的特色。要讓海口江東新區生態、農村、城市自然流動、星羅棋布,形成色彩斑斕的特點。
另外,新區里面的建筑垃圾、固體廢棄物要拉過來,經過處理,制作成防洪材料,固廢利用,建設江東新區,這樣會節省很多資金。
創意海堤剖面做成半弧形
說到海堤建設方面,王浩提出一個新創意——海堤剖面做成半弧形,弧形的凹面朝向大海,海浪打過來沖到凹面之后,翻身落到海面上,與另一波海浪相遇,力量互相抵消,讓海浪的動能變成勢能。這樣的海堤可以保持上百年。海堤的上邊是景觀大道,堤防大道到沙灘的部分可以做成景觀多樣的設置。
王浩提出,不主張江東新區建大水網、大管線,因為如此建設投入大、傳統水廠又占用土地。他建議,做配備新技術的自來水廠,這樣的水廠全是數據上傳,水質的指標按國際最新的標準管理。做分布式的配備新技術自來水廠,即使在高層建筑間,二次供水、三次供水,高達100層、200層建筑都沒有問題。
供水方面,江東新區規劃未來100萬人的供水需求,他建議要按照250萬人的需求設置,充分考慮長遠的發展。
王浩還認為,江東新區的發展,當務之急是按照國際的經驗、國家的標準,把各類規劃統籌起來,達到“多規合一”。他表示,他和他的團隊愿意為海口江東新區建設貢獻更多的經驗。
據了解,為了加快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和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省委省政府經過深入調研、統籌規劃,決定設立海口江東新區,將其作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點先行區域。在住建部的支持下,我省就江東新區規劃先后多次召開專家研討會,對江東新區建設的規劃設計進行深入的綜合考量。
閱讀延伸
王浩,男,1953年8月生,北京人,198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博士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及水資源學家,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現任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水資源戰略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全球水伙伴(中國)副主席等。獲聯合國“全球人居環境獎”,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出版專著36部,申請專利9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50余篇,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7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21項,省部級其他獎勵10余項。2016年10月被水利部聘任為水利部參事咨詢委員會委員。
?
?
相關鏈接: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調研海口江東新區水網·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