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6月25日電 題:人才公寓里建起團組織 年輕人有了歸屬感
新華社記者 王自宸
“現在將隊旗授予你,希望你帶領公寓青年更好投身到社區治理和公益活動中去。”臨近七一,漢口年華大學生人才公寓團支部書記袁可麗從共青團武漢市江岸區委負責人手中接過了“共青團員先鋒隊”隊旗,也接下了沉甸甸的責任和擔當。
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武漢市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決定每年籌集50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讓大學畢業生以低于市場價20%購房或租房。政策紅利在吸引大量大學生留漢的同時,如何讓這些青年人在陌生的社區里找到歸屬感,并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探索在人才公寓內成立團組織,通過發動青年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奉獻他人,提升自己。”共青團武漢市江岸區委書記李鵬介紹,今年4月,共青團武漢市江岸區委在漢口年華大學生人才公寓建立了武漢首個大學生人才公寓團組織,組建包括樓棟長、紀律委員、安全委員、生活委員和文體委員在內的青年社區自治團隊,并讓團組織負責人在公寓所在的街道社區兼任黨總支委員,幫助青年打通融入社區、參與治理的渠道。
袁可麗介紹,目前入住人才公寓的107名人員中28歲以下的青年有97人,這當中既有職業青年也有創業青年,所從事的行業也不同,這為全方位服務社區打下了良好基礎。
李紫陽是人才公寓團支部宣傳委員,在看到社區內學生課業輔導和公益課程欠缺時,他便將自己創業公司旗下的優質教育資源對接到社區,發布“作業幫”青少年服務項目,并發動公寓里的青年教師組建“義教團”,為青少年提供免費課業輔導,此外,還開設特色的公益課程,以滿足社區青少年多元化需求。不少課程剛一發布,就被社區的家長們“一掃而光”。
類似公益項目不勝枚舉。袁可麗說,人才公寓內一些青年看到居民看書難、購書貴,就合力引入“共享書吧”項目,還有的青年看到社區內中老年人渴望學用智能手機,便合作成立“摩登老人”智能手機教學服務隊,開設手機攝影、微信聊天等專題課堂,一對一精準幫助老年人享受手機上網沖浪帶來的快樂。
“這些年輕人朝氣蓬勃,與我們交流互動中,他們有了歸屬感,我們的幸福感也爆了棚。”社區居民鄭漢汛說,不少老年人都期盼著能通過社區活動和這群年輕人搭上邊、說上話,通過交流讓自己也再年輕一把。
李鵬說,隨著“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留在武漢創業就業,不斷提升青年人才對武漢的認同感將是一項重要工作,未來將復制推廣漢口年華大學生人才公寓團支部的建設經驗,不斷打造各類平臺,讓青年人真正能夠留下來、干起來。
相關鏈接:
上海:人才公寓投放“加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