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檳榔亟需有自己的品牌
產量占全國95%,卻只是出售附加值極低的原材料
中國檳榔種植的主要區域在海南、云南和福建,從經濟果實到其豐厚的文化內涵,檳榔當之無愧地成為海南的“綠寶石”。海南檳榔是否有本土品牌?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日前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檳榔深受市民喜愛
檳榔是海南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在街頭經常能見到賣檳榔的小攤。
63路公交線路的司機陳師傅稱,每天開車需高度集中精神,習慣靠嚼檳榔提神。“嚼著嚼著就感覺有提神作用,現在每天都要吃。”陳師傅說,當哪位同事有困意時,他都會好心地遞幾顆過去。
家住文明東路的市民李先生說,平時他經常需要開車前往文昌、瓊海商談訂單生意,開車時間較長又容易犯困。所以,每次開車路過加油站服務區都會購買一袋檳榔作為解乏的小零食。
海南檳榔多為原料
目前,海南還只是在出售附加值極低的原材料,而“口味王”等品牌檳榔都是湖南商家注冊的。由于加工技術和配方跟不上,海南檳榔很難與湖南加工的檳榔競爭。
那么海南的檳榔又銷往哪里?萬寧皇朝檳榔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海南檳榔大都是經過初加工成干果,然后銷往消費市場較大的湖南,而沒有種植檳榔樹的湖南現在已是檳榔深加工重地,并憑借海南的檳榔原料迅速發展起一個新興產業。據了解,2017年萬寧檳榔產值突破30億元,檳榔產業增產增收又增效。近30萬農民從事檳榔種植,檳榔種植戶人均收入8966.7元,同比增長39.2%。
海南檳榔研究首席科學家許啟泰教授告訴記者,近幾年,湖南檳榔業形成了以多個品牌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海南檳榔加工目前仍非常落后,時下海南必須集中力量扶持龍頭企業,爭取一批重點骨干龍頭企業大干快上。
建立“檳榔學”理論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設計研究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中國檳榔種植的主要區域在海南、云南和福建,海南種植面積達220—260萬畝,占全國種植面積的95%以上,鮮果年產量40—60多萬噸,產值150—160個億。目前檳榔一般鮮食,加工的產品包括食用檳榔、檳榔花茶、檳榔花茶飲料、檳榔花酒等。近年來,隨著自動化、新裝備在產業中的普遍應用,檳榔加工技術進展很大。
針對檳榔加工產業現狀,業內人士提出,建立“檳榔學”的理論,即用現代食品科學理念規范檳榔加工產業發展,理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著力加強檳榔加工應用基礎研究,解決檳榔加工產品安全問題及行業定位問題;二是制定及推行檳榔干果強制性標準,促進檳榔加工產業綠色發展;三是創新檳榔加工技術及裝備,推動檳榔加工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和現代化。
?
?
相關鏈接:
母親的檳榔皮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