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日從中國大洋協會了解到,中國大洋49航次近日結束第三航段科考任務,第三航段期間在西南印度洋我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內發現一處獨立硫化物礦化區,并發現兩處硫化物礦化異常區、兩處水體異常區。
據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學家鄧顯明介紹,本航段通過深海電視抓斗取樣查證,在合同區的一個區塊內采集到少量熱液產物。
鄧顯明說,現場分析測試結果表明,樣品內部以黃鐵礦為主,外部大都已經氧化為褐鐵礦,該區域位于龍旂礦化區以東15公里處,基本可以判斷為一處獨立硫化物礦化區。
科考隊員在第三航段首次進行了單拖體瞬變電磁儀試驗和應用。鄧顯明說,在測線偏移精度控制、離底探測高度和海上施工及探測效率方面,單拖體瞬變電磁儀較雙拖體瞬變電磁儀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將成為硫化物資源勘探的有力裝備。
另據介紹,“潛龍二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在本航段進行了4個潛次的作業,水下工作時間共116.5小時,最大下潛深度3804米,已初步具備業務化運行能力。
大洋49航次科考隊搭乘“向陽紅10”科考船于2017年12月6日從浙江舟山出發,分5個航段,在印度洋相關海域執行10項科考調查任務。
?
?
相關鏈接:
“潛龍三號”進行南海航段最后一潛 擁有3大“過人本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