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故宮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2020年竣工投入使用后,會讓更多的館藏文物進入地下庫房保存。與此同時,我們會逐步通過對地上庫房的調整,將目前故宮展出藏品2萬余件的狀況,提升到兩年后的8萬件左右。”17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故宮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啟動儀式之后,對北京青年報記者如是說。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故宮啟動地下庫房改造 部分地面庫房將變身展廳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8-04-18 08:04

    故宮啟動地下庫房改造部分地面庫房將變身展廳

      故宮昨日啟動地下庫房改造 部分地面庫房將變身展廳 2020年展出藏品將由目前2萬件升至8萬件

      兩年后 故宮110萬件藏品將轉入“地下”

      “故宮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2020年竣工投入使用后,會讓更多的館藏文物進入地下庫房保存。與此同時,我們會逐步通過對地上庫房的調整,將目前故宮展出藏品2萬余件的狀況,提升到兩年后的8萬件左右。”17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故宮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啟動儀式之后,對北京青年報記者如是說。

      故宮186萬件文物目前只展出了2%

      2020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故宮的“守門人”、院長單霽翔一步步實現著讓“故宮”真正走向“故宮博物院”的理念。據悉,故宮博物院收藏保管文物186萬件(套)。目前,一期、二期地庫內儲存約97萬件,仍有80多萬件文物存放在故宮的地面庫房,也就是在古建筑內保管。單霽翔說,這186萬件文物只展出了2%,遠遠不夠,應該有更多的文物被展出。

      “我們已經在逐步調整地面庫房,比如,原來四個角樓是書板庫房,不僅不能開放,書板也沒有更好地保存、利用。現在我們試著把東南角樓的書板搬出,整理、展陳、開放,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未來,其他三個角樓的書板也都會搬出,而后布置成書板展廳,這樣便于觀眾欣賞、查閱、了解精美的書板,并可以組織青少年體驗拓印等活動。”單霽翔介紹說,故宮大量的、珍貴的明清家具都保存在30多個小庫房,從未示人。“最高的疊層放了11層。這些明清家具幾十年就在庫房里。這次我們下決心,遴選出2000多件,把156米長的南大庫布置出來,設為常設家具展廳。”同時,故宮加大原狀陳列的開放以后,不僅大量的明清家具能離開庫房,進入原狀陳列,也能時常進行保養(yǎng)。“我們會通過這樣的調整,使故宮更多的文物得以展出,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單霽翔說。

      改擴建后地庫可保管110萬件藏品

      據介紹,故宮博物院一期、二期地庫分別建于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受當時技術制約,不同類別、不同質地的所有文物藏品,只能處于同樣的溫、濕度環(huán)境中,沒有實現對不同藏品的溫、濕度分區(qū)控制。單霽翔說:“一期、二期地庫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是靠水冷的,有50噸的水在地庫上面,存在著一定隱患。此次改造會解決這些問題。此外,新一期工程竣工后,所有的易碎文物都要進入安全的、特制的囊匣,而后放入抗震的密集柜保存。這樣對于整個文物安全是極大的改進。”

      據悉,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是“平安故宮”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完善地庫結構、解決滲漏、提升設備的運行能力、保護地面文物建筑、確保文物藏品安全。三期工程面積達8285平方米,建成后,地庫總建筑規(guī)模為29073平方米。

      初步計算,2020年12月故宮地下庫房改造竣工啟用后,可保管110萬件藏品。“所有藏品會按照231個類別及其等級來分類存放,比如一級品瓷器庫、二級品瓷器庫等等,保存條件不一樣,庫房也會不同。”單院長介紹說,每個文物都會裝入囊匣,囊匣上有該文物的照片、簡介、編號,而后再放入密集柜,分門別類保管。“這樣就會非常清晰,一目了然了,對于管理、使用都有利。”

      將設文物展示室展示庫房狀況

      此次地下庫房改造項目還包括了修建一條通道,這條通道連接著地下庫房和負責故宮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的故宮文物醫(yī)院。“此后,故宮地下一、二、三層庫房需要修復保護的文物,不用再上到地面,而是直接從這條通道去文物醫(yī)院。更安全、便捷、環(huán)保,修復完成,再經由通道回到地下庫房。”單霽翔院長介紹說。

      對于普通觀眾及文物研究學者而言,庫房一直是個很神秘的地方。故宮庫房改擴建完成之后,能否有限地對學者或者觀眾開放?就此問題,單霽翔院長回答說,“我們會有文物展示室來展示庫房狀況。當然,故宮會有更多的原狀陳列、專題陳列、臨時展覽,來向公眾展示館藏文物。”

      相關新聞

      “卡塔爾皇室成員收藏”亮相午門雁翅樓

      本報訊(記者 王巖)近年來,故宮午門-雁翅樓的大型臨時展覽,改變著來訪故宮博物院觀眾進入午門后就目不斜視走向三大殿的習慣。昨天,又一個精彩的展覽登上雁翅樓。“銘心擷珍——卡塔爾阿勒薩尼收藏展”昨日起至6月18日在故宮午門和西雁翅樓展廳展出。據單霽翔介紹,此次藏品大多出自卡塔爾皇室成員謝赫·哈馬德·本·阿卜杜拉·阿勒薩尼殿下的珍藏。

      據介紹,該展覽的印度珠寶系列藏品2014年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首次展出。隨后,該基金會藏品先后在英國倫敦國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法國巴黎大皇宮、日本美秀美術館和意大利威尼斯總督府等博物館展出。這次該基金會藏品在故宮的展覽,是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最豐富的。

      據悉,展覽共設兩大部分:“瑰麗梵星:印度高級珠寶展”和“皇室臻選:藝術珍品展”,呈現來自阿勒薩尼收藏的270余件珠寶杰作和280余件稀世珍品。西雁翅樓的“瑰麗梵星展”呈現了從莫臥兒王朝直至現代的印度珠寶藝術。包括了阿格拉鉆石、鑲嵌祖母綠的頭巾配飾、海得拉巴尼扎姆項鏈等,將帶領觀眾踏上一場從16世紀至今的印度珠寶奇異之旅。在“皇室臻選:藝術珍品展”中,來自世界各古代文明的文物和現代藝術藏品,前后跨越五千年歷史,橫貫中亞、近東、埃及、希臘乃至地中海。

      故宮博物院也精心挑選五件藏品,分別融入兩個單元,在內容上與卡方展品呼應。據悉,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門票進院后可免費參觀。記者 王巖 攝影/記者 王曉溪

    ?

    ?

    ?

    相關鏈接:

    在改革開放中描繪高質量發(fā)展新畫卷——從首季經濟數據透視新時代中國經濟新開局
    聚焦鄉(xiāng)村振興 海南鄉(xiāng)村旅游與休閑農業(yè)發(fā)展論壇28日舉辦
    堅持生態(tài)保護優(yōu)先 厚植發(fā)展最美底色
    新華社:路跑“春運日”實屬必然 ,理性“跑馬”助力發(fā)展

    ?

    相關鏈接:
    新華社:路跑“春運日”實屬必然 ,理性“跑馬”助力發(fā)展
    堅持生態(tài)保護優(yōu)先 厚植發(fā)展最美底色
    聚焦鄉(xiāng)村振興 海南鄉(xiāng)村旅游與休閑農業(yè)發(fā)展論壇28日舉辦
    在改革開放中描繪高質量發(fā)展新畫卷——從首季經濟數據透視新時代中國經濟新開局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編輯:楊海成]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jié)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fā)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